但是受限于鄱阳湖北部两岸丘陵地带的挤压,鄱阳湖周边的农业生产用地较为有限,其规模远不如湖南省的洞庭湖平原。
而庐山的阻隔,虽然使得九江的城建没有像湖南岳阳那样衔江傍湖的发展起来,但是因此也从空间上压制了历代鄱阳湖沿岸围於造田的势头,这一情况在鄱阳湖的北湖部分较为明显。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
鄱阳湖的围垦面积已不再大幅增加
(图:江西水利科学院)▼
20世纪初,洞庭湖在泥沙淤积愈加严重的情况下,由于军阀官吏与民争地、与民争利,见淤洲便竞相围垦,进一步加剧了湖面的萎缩越来越小。到1983年时,洞庭湖更是缩小到了2691平方公里。由此,鄱阳湖得以超越洞庭湖,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浩浩汤汤的云梦泽只停留在了史书的记载中
(图:《湖南省地图册》)▼
在江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实施中,鄱阳湖的生态建设得到重视。但是随着近年来长江干支流和汇入鄱阳湖诸河上游水库等水利设施的不断兴建,使得鄱阳湖又面临着新的生态危机。
这些水库群,为了缓解当地枯水期出现的各种农业生活和居民生活的缺水问题,纷纷在汛后期进行蓄水。
这样在枯水期,不仅长江干支流和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等河流下泄至鄱阳湖的水量锐减,其由于水利枢纽的拦阻,这些河道日常下泄的水体含沙量也大大降低,这样下泄清水冲刷下游河道,使得河道不断下切。
建国以来鄱阳湖区部分圩堤分布
(底图:NASA)▼
这样一来,下游河道的储水容积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是鄱阳湖在这时,便出现了“吞”入的水量不算减少,“吐”出的水量却在增多的状况。由此以来,鄱阳湖秋冬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鄱阳湖枯水期一年比一年提前。
而鄱阳湖枯水期极枯状态的加剧,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仅沿岸的庐山市、都昌县等地区城乡供水矛盾不断加剧、农业灌溉取水愈发困难,并且航运交通受阻,枯水期船只通过能力大幅下降。
鄱阳湖的极枯状态下
能走的不是船而是人了
(图: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