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说王允有大节,评价很到位。正是对这种大节的坚持,他才不会因为别人的说情而徇私枉法放过蔡邕。
这叫坚守公义,不徇私情!
【《后汉书》记,及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
在此期间史书特意提到了王允保护图书史料有功,从这一点来看,说王允因为害怕蔡邕写汉史诽谤他所以*掉蔡邕,这一言论基本可以不攻自破。
王允十分重视史料的保存和传承,书籍这种东西在古代几乎是所有大知识分子内心的血脉。
刘邦被项羽从咸阳赶跑,萧何跟着汉高祖从长安到汉中的时候,也是首先把秦国的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地图、户口簿网罗带走。
曹操忍了孔融那么久还不是爱才。王允噬*不如曹操,蔡邕没有孔融能作,王允怎么会因为才华而*蔡邕呢,况且刚*完董卓不久。
限于篇幅,仍有很多未尽之言。综上种种,王允是一个嫉恶如仇、充满正义、不讲情面、坚持原则的人,难能可贵的是历尽沧桑,归来仍是少年!遭尽磨难,英雄本色不改!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指责的呢?就因为*了一个郭沫若之流的文人?那仅仅是王允诛*董卓余党的过激行为而已,不失大义,忠心可鉴,他太恨董卓给国家带来的灾难了,点了天灯都不解恨!
一首诗歪诗聊表对王允的敬畏之情。
少年奇才英雄胆,
斗宦下狱心不甘。
忠君守义天可鉴,
一片公心付江山!
2020年4月24日,锦书雁字记于北京通州。
(观点无甚小对大错,言之稍稍有据即可。喜欢此文,烦请点赞;有不同观点,请留言评论;不喜此文,亦可直接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