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丨版权:书报文摘
-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 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我呦~
撒贝宁之前曾说过: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父母自己能够自食其力、在老家生活得很舒心,儿女为什么要改变他们这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如若可以,每个人都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我们年少时,渴求挣脱父母的束缚,证明自己可以;父母年老了,同样希望子女尊重他们,说明自己还有用。
两代人,需要尊重和成全。
01
“享清福”,真的不是孝顺
前段时间,有媒体拍到,张柏芝59岁的妈妈戴莎莉正坐在网约车里打电话。无奈当天出门的人并不多,等了1个小时左右,还没接到单,她只好开车离开。
其实,张妈妈做网约车司机有3年了,一共接了2000多单。敬业的她,经常被客人点评斯文有礼貌,着装整齐端庄,评分很高。
这几年,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张妈妈尝试了多份工作:拍电影、到面包店打工,再到如今开网约车。即使女儿在事业上有一定成绩,她也没觉得自己做司机是件多丢面子的事,也没有高人一等的傲慢,只是想努力多挣点钱养活自己,不给儿女添麻烦。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里提到:快乐不是工作的目的,而是在工作中获取快乐。你爱的事业,能为你带来自我效能感。
如果你觉得父母劳动会累,实际上过度的空闲反而比忙碌的时候更累。这种累令人更加身心俱疲,焦虑不安。
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闲着。同样,废掉父母最好的方式,也是让他闲着,一直闲着。
父母年纪大了,如果成天没事做,很容易心态出现问题,让自己处于消极的情绪中。而当他们忙着赚钱,忙着为自己的未来添一点保障时,是没空矫情的。
下一场雨,有钱有闲的人会倚在窗前或悲或泣,而没有雨伞的人却要努力地奔跑。父母最不愿意的就是依赖儿女,摊开手要钱。这样的道理,我们早就应该懂得。
02
孝顺,是要给父母应有的尊重
重阳节,我去舅舅家看望他们,刚一进门,就听见表姐在电话里大声责备二老。
今年快70岁的舅舅舅妈,身体一直很好,还能坐公交来表姐家串门,这本是件好事。可表姐却看不惯他们的节省,直到吃饭时,她还在数落着他们。
表姐家很有钱,她认为给二老花钱就是孝顺。可看着舅舅舅妈在表姐面前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赔不是的样子,这种孝顺真是太沉重了。
上个周末,我听说舅舅病了,去看他。表姐又打来电话,不知她说了什么,舅妈情绪越来越激动,说话也大声了:
“我就愿意坐公交车,我就愿意去超市买便宜菜,我就愿意排队买便宜鸡蛋,我就是省钱,怎么了?碍着你的事了?你要是真孝顺我,就少跟我说这些,快把我气死了,你别回来了,我们自己过更舒服!”
说完,舅妈就挂了电话。她握着手机,看着窗外。大家都沉默了……
回去我跟同事们说起这事,大家都有感慨,比如:为了买超市便宜几毛钱的鸡蛋,父母一排就是好几个小时的队,担心他们累,给他们钱,可他们就是不听。就因为买鸡蛋这事,几乎同事们都跟父母吵过,觉得他们既固执又丢人。
同事兮兮深有感触地说:“小时候,她妈妈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当时我特别讨厌这话,觉得被无情地绑架了。而现在我惊奇地发现,自己也在这样对待父母。”
原来,前几天,兮兮刚把父母接过来跟自己住。几天新鲜感过后,二老各种不适。兮兮爸喜欢下象棋,以前在家,天天早上都会和几个棋友“*”上几盘,可现在,他在小区里转了几圈,也没找到一个棋友。而兮兮妈总是惦记着家里的几只鸡,念叨着隔壁的二婶不知道能不能喂好……
兮兮听他们叨咕得心烦,寻思自己的一片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忍不住大声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们好!在老家病了,谁管你们?”老人乖乖闭嘴,回了房间。
兮兮独自一人坐在客厅里,惊醒地发现:她竟然也说出了“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们好”这句话。以前父母一直把她当孩子,现在她把父母当孩子,彼此都忽略了自己的意愿,这是多么可怕的轮回。
正如作家甘北所说:“我曾经以为,自己长大了,就能帮爸妈扛起一块天。可如今才发现,我再怎么长大,再怎么强大,爸妈的那片天,始终还是自己扛着,为我,也为自己,只要能扛一天,他们就绝不撒手。”
03
两代人之间,尊重和成全是彼此的修行
《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的人认为养活父母就算‘孝’了。我们都能养狗,养马,如果对父母没有敬意,那养父母和养一条狗、一匹马有什么区别?”
话糙理不糙,孔子的话发人深省。从古至今,有些人把孝顺父母简单地理解为把父母养好,让他们吃饱穿暖,给足钱就可以了。如果仅仅把赡养的义务理解为“孝”,其实远远不够。
能养不是孝,能顺才真孝。对待父母,我们不仅要赡养,还要顺从。
有了“顺”,才算得上“孝”。
一次采访中,撒贝宁说,他和妹妹在北京打拼一段时间后,事业有了些起色,就想把父母接到身边来好好孝顺。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和妹妹事业都很忙,待在家里的时间很少,父母之前在武汉见不到孩子,在北京依然见不到孩子。
反而老人为了和子女在一起,牺牲很大。他们放弃了自己喜爱的老年合唱团,放弃了熟悉的环境,放弃了家乡的亲人朋友。以为可以天天和儿女相处,却没有想到,他们更多的时间还是待在家里,四目相对。在这个大城市里面,他们感到深深的孤独。
他很后悔把父母从武汉接到了北京。特别是母亲去世后,他更加遗憾没有多陪陪她。他越来越明白:当时父母同意来北京,在乎的不是什么“大城市”,而是能够在他和妹妹身边。为了这份陪伴,他们放弃了很多很多,也默默付出了很多。
这份付出与疼爱,让撒贝宁意识到: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只是在用所谓的“孝顺”欺骗自己。
父母和子女,始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自己的诗和远方,父母也有他们的星辰与大海。他们会陪伴你一程,但不会陪伴你一生。
无论是父母还是自己,我们要放手,更要学会彼此成全。
04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父母与子女之间,便是渐行渐远的背影、是失而不得的远方。我们能做的,便是珍惜每次相聚,并有机会能再见。
尊重与成全,是生命对生命的敬意,更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最美的修行。
愿每个人在修行中,既有诗和远方,又见父母与家乡。
作者简介:张女子,传播学硕士,前都市报情感倾诉记者,现以女儿小名写作的中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