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最哀伤的自然是子女。
红尘滚滚,行人匆匆,随着时间的流逝,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心有哀伤,自然不能像平时那样工作生活。
这种心情皇上都体谅,朝廷给官员放假三年,这就是守孝和“丁忧”。
一、守孝三年始于《礼记》
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产生了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丧俗。
春秋战国之际,儒家更是倡导重丧。
《孟子·离娄下》中记载“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司马迁在写《史记》开篇《五帝本纪》时,就几次写到服孝三年的事。
尧死:“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伟大的尧去世后,全国人民如丧父母,三年里,没有人唱歌听音乐,以思念他。
有人说,司马迁写秦代以前的历史时,资料非常少,有很多事情都是他推测出来的。
汉代以后,服丧被纳入法律,官员父母去世,辞官回家三年,这就是“丁忧”,对丁忧期间的行为还都做出具体规定:
匿丧不举、“丁忧”期间作乐、丧期未满求取仕途、生子、兄弟别籍分家、嫁娶、应试等都被视为“不孝”犯罪,将会受严厉的刑律惩罚,判处1年至3年不等的徒刑,或遭到流放。
当官不易,那些没有加入到某个团伙的和没有靠山的官员,辛辛苦苦的熬到一个位置,尤其是有些权力的位置,突然因为父母亲去世,需要辞掉官职,回家守孝,而且一呆就是三年,等到回来时,需要领导(皇帝)重新再给安排工作,此时,官场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所以,对很多官员来讲,丁忧,除了伤心亲人的去世,还有对自己的前途的忧虑。
有文章说,官员丁忧没有工资,好像不全是,《宋史.志》一百二十四卷: 《无丰令》,太中大夫以上丁忧解官,给旧官料钱。
基本生活费还是给的。
因为丁忧始于仁爱,是朝廷对官员的爱护。
《礼记》成书时间有争论,有说源于孔子,有说源于东汉。
《礼记.王制》根据年龄确定免除徭役负担的规定,应该是丁忧最原始的根据: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 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丧,三月不从政。将徙于诸侯,三月不从政。自 诸侯来徙家,期不从政。
翻译过来:家有八十岁以上的人,可有一个儿子不服徭役,家有九十岁以上的人,可全家都不服徭役。家有残废、生病无人照料就无法生活的人,可有一人不服徭役。为父母守丧,三年不服徭役。服齐衰大功之丧的,三个月不服徭役。即将迁居到诸侯国采地的人,三个月不服徭役。从其他诸侯国迁来定居的,一年不服徭役。
这绝对是一系列的德政,根据家有老人的具体状况,在徭役(税收)上有所体恤,这是安抚民心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措施。
又让人想起咱们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和所谓的贫困户认定了,只问收入,不问支出,比如我们村那个老太太,丈夫有退休金收入,但每年要付出很多的医药费,生活水平低于普通人家,却不能享受低保。
二、如何丁忧
丁忧也叫“守制”,俗说守孝、读礼,都是这个意思。
为报父母养育之恩,近三年的时间里,需要在父母坟前搭一个小屋,每日祭拜,不许吃喝玩乐。这期间,(没有当官的)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缔结婚姻,不举行庆典,过年不贴对联,不给亲友(同僚)贺年,在家门口贴上“恕不回拜”的字条。
发微信拜年也不行。
后唐天成年间,滑州掌*孟升(一说孟异)因母丧隐瞒不报,最后被“赐自尽”。
诗人白居易,公元811年,他的母亲由于看花坠井而死。
白居易解官丁忧三年,815年,有人说白居易在丁忧期间作了《赏花》及《新井》的诗,被认为有伤官德孝道而遭一贬再贬,从京师到江州刺史,后又被贬为司马。
现在这两首诗都已失传,《全唐诗》和《白居易诗集》里都没有。
三、曹操他爸死了,曹操为什么不去守孝三年?
公元193年,曹操他爸曹嵩死了。
关于曹嵩之死,有几种说法,又说是徐州刺史陶潜*的,又说是陶谦手下人张闿*的,但不管是哪种死法,反正是死了。
按礼法来说,曹操应该放下工作,回家守孝三年吧。
可是,《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遂进兵徐州,向东南扩展势力。
找不到根据,只是到了宋朝时,才有规定武官不丁忧,即便是父母去世,也要等接替的将士到岗了以后,才可以回家奔丧。
北魏孝文帝是由太皇太后冯氏养大,他在冯太后的长期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不但精通儒家经义、史传百家而才藻富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增长了实际才干,这些都为后来的改革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病逝。
《资治通鉴》里说,太后病逝,孝文帝五天没喝一口水,悲哀伤痛超过了应尽的礼数,有人劝他为了国家社稷,他才吃了一次稀粥。
接下来,孝文帝有很长一段关于守孝时间、形式和大臣们的对话。
也是如何处理好尽忠和尽孝二者关系的一次辩论。
文武官员说:“古代(君王)在将死者下葬后就穿上日常衣服,而没有必要一定要等到守丧满三年之后再脱下丧服,这就是两汉王朝所用来治理国家的准绳,是魏、晋所用来推行的总则。”
(其实,大臣们应该有私心,皇帝戴孝,大臣们也不能玩乐,这是他们不愿意的事情)
孝文帝说:“下葬后就立即脱下丧服、穿上日常衣服,这大概是在国家到了末代,动乱太多,所采用的权宜之计,以求能拯救行将灭亡的国家。
大臣再劝脱下孝服。
孝文帝说:古人中也有君王,脱下丧服后就闭口不说话了,一直到三年服丧期满,如果今天你们不允许朕穿丧服,那么,我就应该在脱下丧服后开始保持沉默,将国家事务交给宰相们处理。这两种情况请你们选择一种。”
尚书游明根说:“保持沉默而不说话,那么,国家的重大事务将要被搁置、荒废。我们顺从您的圣明心意,请您继续穿着丧服处理朝廷事务。
不能影响工作,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