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为什么晚上缺氧,鱼缺氧的原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3 09:47:52

中午以后,有些池塘溶氧很高,可达到20毫克每升以上,可到了晚上溶氧却迅速下降,不到午夜零点,鱼就出现缺氧浮头,还得把增氧机开上。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些看似很肥的水体,水面上一层厚厚的藻类,又有油膜,有的还出现气泡,按理说不应出现缺氧;为什么藻类那么丰富的水体会在晚上出现缺氧呢?

现在已处于养殖的中后期,许多池塘的塘底都不同程度地累积了许多有机质,这些有机质正是池塘藻类富营养化的源头;而且在分解过程中,有机质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

大家可能经常会看到池塘下风口漂浮着厚厚一层颜色各异的漂浮物,通过显微镜分析得出,这些漂浮物主要是有机质,以及一些老化的藻类。最近遇到最多的就是一些带有鞭毛,可以运动的裸藻;滤食性鱼类对其消化性差,造成这些裸藻的疯狂扩张。

裸藻与蓝藻相似的地方

两者颜色很相似,裸藻或呈现出绿色,或蓝绿色,但也有一定差异。

由于裸藻的粘性很强,容易在水面结成一层膜,当水下有气泡冒上来时,会在水面形成很多气泡。蓝藻占优势的水体却不是这样的,颜色较为单一,分布均匀。

用显微镜观看时,裸藻有鞭毛,头部还有眼点,移动速度快,而蓝藻是不会动的,很容易就可以区分出来。

通过检测水体的酸碱性也可以把两者作区分;上午10点以前,裸藻占优势的水体酸碱性在8.5以下,而蓝藻占优势的水体酸碱性在8.5以上。

裸藻也跟蓝藻一样,喜欢静止的水体与高温,有机质越多越容易爆发,一般在每年6-9月的养殖中后期,池塘累积的残饵粪便多,为其爆发创造了条件。

一开始只是在水面上出现薄薄的一层裸藻,然后慢慢增多,由于裸藻的遮光效应,其他藻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会越来越少。

当水体中的藻类多样性被打破,很容易造成倒藻;裸藻占优势的水体较蓝藻占优势的水体更容易发生倒藻。

个人在实践中总结得知,裸藻的生长周期可能较蓝藻更短,世代交替更频繁,当极度生长后,每晚都会出现大量的裸藻死亡,这一点从下风口泛白的漂浮物就可以得到印证。

正是由于裸藻不断地大量死亡,就使得许多裸藻爆发的池塘在晚上容易发生鱼缺氧浮头,而且死亡的裸藻还会产生毒素,这一特点也给*藻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视频:清晨,别人家的鱼在缺氧浮头,这边却吃得正欢

在一口池塘的藻类结构占比中,如果裸藻占比达到了70%以上,*裸藻就会存在风险。如果把整个水面的裸藻*灭了,分解过程会耗掉池塘很大一部分氧气,极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

特别是目前正值秋季,太阳光照耀较夏季减弱,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能力下降,而且池塘中产氧藻类大量死亡,当其他藻类所产氧气不能够满足裸藻死亡分解所需的氧气消耗时,全靠机械设备增氧以供鱼类吸收,就很难确保安全。

所以正确的办法,是二分之一法,或是三分之一法,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去*灭裸藻,这才是安全的方法。

什么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法呢?就是将一次使用的药量分三次,或是两次使用,每次只有整塘面积的三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区域受药。

虽然药物使用的次数多了,但使用的总药量相同,而且局部浓度也相同。如果有风力作用,可以每次都在下风口使用,如此可以大大增加其用药效果。

裸藻是在有机质多的情况下爆发,为了增加*灭的效果,*藻之前,先进行改底,可以增加用药效果。如用过硫酸氢钾成分的底改片,氧化底质,净化水质。

当水质浓度高,可考虑加上二氧化氯一起用,还能更进一步地增加净水效果,但通常并不建议。在改底之后,用复合有机酸解毒,可以增加水体对裸藻死亡分解出毒素的缓冲作用。

由于裸藻有鞭毛,能运动,虽然有趋光性浮于水体表面,但当外界条件不太适宜时,如光照过强,或是有毒物质伤害,会趋利避害,运动到药物浓度更低的水层,给*藻带来了难度。

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因为裸藻粘性较强,可以使用一些具有粘性的物质,如利用面粉的聚合粘附功能固定其位置,增加对裸藻的*灭效果。

前面都是在说如何*藻,其实最好的方法,不是*,而是抑制;*藻毕竟是对水体生态的破坏,利用生态的方法,用菌去抑制调节。

具体方法是使用芽孢乳杆菌,注重平时的调节,控制好有机质过多、富营养化等裸藻产生的源头,同时用活藻素加酵素肥等,定向促进单胞藻生长,增加藻类多样性,可有效防止裸藻的爆发。(本文转自【养鱼经】。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