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医疗展区7.1馆,43岁的崔超杰泡着一壶“中非友谊结合体”——肯尼亚野毫茶,邀请感兴趣的采购商坐下来聊。
这壶茶,长在赤道地区,种植和采摘由肯尼亚非洲朋友完成,但这背后却有中国商人的手笔。崔超杰连续3年参加进博会,他的展台由小变大,商业思路由模糊变为愈发清晰。作为“三届元老”,他最愿意分享的心得是,有灵魂的产品才会红,这灵魂就是文化。
崔超杰(中)正在展台上向观众介绍野毫茶
肯尼亚好茶注入中国标准
崔超杰泡的一壶紫毫茶,汤色清冽,入口甘甜,比绿茶更清口一些。他指导记者看茶叶的门道——用手机镜头对着干茶叶,放大3倍,茶叶上绒毛清晰可见,便是好茶。“有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过与白茶相似的制茶过程,冲泡时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叫毫香。”
赤道紫毫
崔超杰种出的茶,长在赤道地区肥沃的红土地,成长过程几乎不需要打理,无农药、无化肥。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会获得来自“前辈”的滋养——根据当地要求,修剪下来的茶叶必须留在原地,为土壤补充肥料。
2014年,原本在国内做生意的崔超杰,机缘巧合下看到了非洲的商机,到肯尼亚投资,又幸运地得到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帮助,在当地开办了肯尼亚植物钻石有限公司,开发各种以当地植物为原材料的产品。6年来,崔超杰的公司已针对11种肯尼亚植物开发了包括野毫茶在内的15种产品。
肯尼亚辣木籽
展台上还有另一种茶,为富硒茶,以辣木叶为材料,嫁接了中国采茶制茶技术,已经让肯尼亚上千名农民脱贫致富。他说,当地人也喝茶,但技艺较为粗糙,用机器将老叶新芽一股脑儿收割下来,打成碎末,因此只能卖出很低的价格。而在中科院技术助力之下,从源头开始,农户获得了优良的辣木种子,这种适合在赤道地区生长的树种,每公斤叶片含硒量达0.25毫克,可与湖北恩施富硒茶比肩。随后,聪明的中国商人又开始授人以渔,向肯尼亚农户输出种植技术和采摘制茶模式,让农户执行中国标准,再进行统一收购。制法大大提升的富硒茶,50克能卖200多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