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仙游寺博物馆近日恢复正常开放。说起仙游寺,就不得不提起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因为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长恨歌》就写成于此地。白居易为何会在这里写下《长恨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近日,“陕西文物探探探”邀请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文学院柯尊斌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网友们实地解读了白居易的仕宦人生和感情故事。仙游寺博物馆也安排讲解员甄财芳为网友们讲解了仙游寺的历史和博物馆内的陈列内容。223万人次网友观看了这场直播。
1、寺与塔
寺外仙谷寺内塔,没有一物无来处
如今的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城南13公里处的马召镇金盆水库北梁,向南正对着黑河水库,东西两岭夹峙,北边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
甄财芳介绍,仙游寺是周至最早的皇家寺院,自古以来就是四山环抱一水中流,有着“终南灵秀”的美称,原址位于周至县城南15公里的黑水河畔。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巡游天下来到周至黑河峪口,被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凉爽的气候吸引,在这里建了避暑行宫,始称“仙游宫”。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为安置他早先得到的舍利子特颁发诏书,在全国三十个州选高爽清净之地创立灵塔。仁寿元年十月十五日,大兴善寺的童真和尚奉敕送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仙游宫遂改称“仙游寺”。
唐大中年间(847~859),唐宣宗李忱将仙游寺拆建为三寺:黑河南岸的名仙游寺,北岸的名中兴寺,另一寺在宋以后的战乱中损毁。
鼎盛时期的仙游寺,不仅周边有仙桥古渡、玉女垂帘等十多处自然风景点,也有玉女洞、质夫洞等多处人文景观,吸引了当时和后来很多名人来此游览,白居易、岑参、苏轼、苏辙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仙游寺修复扩建后易名普缘禅寺,明末毁于兵燹。
清康熙二年(1663)募捐重修后恢复了仙游寺原名,乾隆、道光年间以及民国初曾再次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