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养生观念是深入骨髓的,比如喝热水、拔火罐等,更寻常的就是将药物融入到一日三餐中形成药膳,在一蔬一饭之间调理身体。枸杞子就是这样一味被广泛利用的药食两用之品,煮粥、煲汤、泡茶饮无所不用,兼具了美味可口和滋补肝肾、明目润肺之功。
不过,很多人只知道枸杞子,却不知枸杞其实是一个大家族,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孟诜在《食疗本草》一书中提到,不仅枸杞子有养生治病的作用,就连枸杞的叶、根也有妙用,枸杞的叶可补益筋骨,与羊肉熬汤更能补气血去疲劳;枸杞的根有治疗消渴(糖尿病)和骨蒸潮热的作用。
枸杞的根即是大名鼎鼎的地骨皮的来源,地骨皮又名枸杞白皮,常在春初或秋后采挖,洗净泥土,除去杂质及木心只留下根皮,洗净晒干切段即能用。不过《雷公炮炙论》中还曾记载过用熟甘草汤浸泡一夜,之后再焙*炮制方法。
地骨皮味苦性寒,能入肺、肾两经,明代著名医学家李中梓认为,地骨皮既能调理在表无定之风邪,又可退有汗之骨蒸,肺主皮毛肾主骨,故能入此二经。
地骨皮生于地下,禀地之阴气最浓,性凉而长于退热,所以能够清肾热,具有凉血之功,治疗有汗之骨蒸潮热不在话下,阴虚血热、小儿疳疾发热等证也能一用,不过由于这种病证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单用地骨皮不能兼顾病情,所以常与知母、鳖甲等滋阴清热之品同用,如地骨皮汤。
《本草害利》认为,地骨皮也能用于治疗实邪导致的热证,如《丹溪心法》记载的地骨皮散,与柴胡、茯苓、黄芩、羌活、麻黄、石膏等药同用,治疗阳证疮疡见壮热口渴、脉象滑长。
若是血热较甚导致了吐血、衄血等证,可别忘了地骨皮有清血热而收止血之效,临床使用时,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相兼为用,《血证论》书中记载的保命生地散一方就有地骨皮的身影,鲜地骨皮汁治疗吐血尿血能立竿见影。
由于地骨皮气偏沉降,药力优于下行,所以能清肃上焦浮热,使上逆之肺气得以下降,而肺热作嗽之人服此可愈。
历代医家也认为地骨皮能治咳嗽气喘,临床上多有应用,如儿科圣手钱乙创制的泻白散,将地骨皮(一两)与桑白皮(一两)、甘草(五钱)、粳米(一撮)同用,对于肺火喘满兼见皮肤蒸热日晡尤甚之证疗效甚佳。
不过,由于地骨皮性寒凉血,对气机有收敛的作用,所以兼有外感风邪的肺热咳嗽是不能用地骨皮的,否则有闭门留寇之嫌。此外,因地骨皮能泄热邪而止烦渴,入肾经而通利二便,所以也可用于治疗消渴尿多之证,以及肾虚火旺牙痛之证,常与养阴生津药如地黄、天花粉等配伍。
虽然地骨皮苦寒之性不似黄芩、黄连等中药,但也不能过量使用,常用剂量为6~15g。因为地骨皮有寒凉收敛之性,所以要牢记:外感风寒见发热,或是脾虚便溏者,都不宜用地骨皮。在临床实践中,不能见热退热,而需要辨证审因,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的基本法度。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徐长青,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