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你记得爱情分集简介,忘记你记得爱情电视剧大结局剧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3 18:35:33

在其他城市版本里,出现的高频词有近来最热的“city walk”,共同爱好也包括了话剧、上海电影节、迷笛、Jazz等。

最接地气的还得是东北版本,在这座城市里对上眼的男女,共同爱好必须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赵本山。”

忘记你记得爱情分集简介,忘记你记得爱情电视剧大结局剧情(9)

这些版本与日本原版相比,它虽然也遵循了“两人因为兴趣不再相似,最后不得已渐行渐远”的故事逻辑。

但,在这些故事里,却又有一个非常“中国特色”的拐点:

“男孩,女孩都成为社畜了”;

“男的去干销售了,女的去做美妆直播了”;

“男的是从小县城里出来,抱怨江浙沪女孩不懂他的苦”;

它全然没有了日版里两个文艺青年恋爱时的轻盈感,反而加重了两人分手时的现实因素。

我们抓住了这个故事里,男孩、女孩步入社会后的“不自由”。

却没能力谈到故事的男女主角是因为步入社会成长之后,双方的爱好改变,而渐行渐远。

忘记你记得爱情分集简介,忘记你记得爱情电视剧大结局剧情(10)

这才是这个故事里的痛点。

我们还没能让自己的恋爱到达“形而上学”的灵魂伴侣的层次上。

就已经枯萎了。

北上广深是没有“花束般的爱情”么?

它更像是,在这些拥挤忙碌的城市里难得能有轻松、舒适的,不去考虑彩礼、收入、学历、家境的爱情。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没有太多时间,在工作中容得下一段真实的爱情。

说实话。

那些《花束》文学创作,还不如一首黑撒乐队的《流川枫与苍井空》来得要催人泪下。

02

速食爱情

当我们谈论《花束》的爱情是否真实或具有普适性时,应该有一个锚点。

《花束》里的爱情,戳中了谁?

法国作家易洛思在《爱的终结》中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就是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亲密关系的评估其实一直有个消极的模式,符合这个模式的,就认可,不符合这个模式的,就剔除。

就像我们在玩社交软件时,那一次次的左划右划。

举例来说,一个人的穿着、品位、喜好往往会成为另一个人是否认为“可进一步”的标准,如果你喜欢孔大山,我喜欢赵本山,我们俩无法共同占有同一个“客体”,那么就难以组织起亲密感,也难以产生*。

这是在当代社会,选择变得眼花缭乱时,人们不得已的做法。

所以说。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看《花束》的爱情,会发现,它戳中的,应该是那些有着高情感需求的人,具体一些,可以说是某些渴望在艺术、文学上能产生共鸣的i人。

比如他们会有共同喜欢的偶像:

影片里的小麦与小绢,他们走出饭馆后,激动地忍不住为刚认出的押井守互相搭话。

忘记你记得爱情分集简介,忘记你记得爱情电视剧大结局剧情(11)

比如他们也会有共同的需求:

两个人买了同样的展馆的票,穿着同样的鞋,最后,发现对方家里书架上的书,都与自己的几乎一模一样。

如果用网络上的流行词。

这大概就是在茫茫人海里,找到另一个“世另我”的熟悉感。

但,这是爱情么?

忘记你记得爱情分集简介,忘记你记得爱情电视剧大结局剧情(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