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的艾青
他渴望儿子回来继承家业,希望儿子当个老老实实守本分的人,不希望他出风头。
他想让儿子学经济,想让他经商,赚钱。但儿子志不在此。
艾青从小对绘画感兴趣,小学毕业后中学就考入了杭州西湖艺术院。
仅学习了一年,林风眠院长就对他说,“到巴黎去学习吧,这里已经不能教给你什么新东西了。”
于是1928年,18岁的他就只身去了法国。
可是在巴黎学习三年后,法国一个流浪汉的酒醉之言一下子惊醒了他。
“中国人!你的国家都快亡了,你还有心情在这里画画!”
这将艾青一下就从个人幻想中惊醒。他匆匆给父亲写信,希望能够给他回去的路费。
青年时的艾青
这时艾青的父亲已经将他的生活费断了许久,因为怕儿子学成不归来。艾青只能过着半工半读的日子。
很快,艾青回了国,参加了左翼运动。
正是在与志同道合的同伴们一起前行的路上,艾青看到了更远大的愿望。
他看到了这世上有更好的理想,他要效忠的不是一个家,而是那千万人的信仰。
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在父亲临终之际,他也没有回去看他最后一眼。他怕这个没落的家庭交给他的那沉重的负担,将压垮这个年轻的生命。
在艾青的父亲病重之时,已经多次给艾青写过信了。这在他之后的长诗《我的父亲》中有披露。
老年时的艾青
父亲用哀怨恳求的语气与他通信,希望他能回家,料理后事,继承家业。
但是几次,艾青都拂逆了他的愿望,他直到父亲去世都没有回去。
一位临终老人的恳求,是不难想象的。尤其是对于亲生儿子的恳求。
可这早已不能换来艾青的回心转意。多年间与父母的嫌隙,只会是越来越大,不可能因为这几封信回转。
在后来艾青的母亲楼仙筹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到蒋忠樽的死因,是鼓胀病。是肝上的病,也就是气病,说白了,就是被气的。
楼仙筹也恳求儿子能回来料理丧事,给他的父亲送终。
老年时的艾青
在他们的观念里,儿子给父亲送终,送亲人这最后一程,已经是回忆父子亲情最后的机会了。
但是艾青,连这最后一程都没有送。
一直到母亲离世,艾青都没有再回去过一次。
在父母双亲都亡故后,艾青曾四次回乡。但每次都只去乳母大叶荷的墓前祭奠,对于父母的墓,他一次都没有去过。
艾青晚年曾说过,“我等于是没有父母”。终其一生,艾青都在寻找那迷失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