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灯会
灯山:最早的人工瀑布
据阙向东介绍,在自贡,每到元宵节,人们在庙中巧立灯杆,燃灯数十盏至数百盏,自上而下,成宝塔形,并用籼草或彩布轧制成雄狮、神位、耕牛和猪羊等,这就是最初的狮灯、龙灯、牛儿灯。
成都上元节放灯3夜,官府搭建山棚,制作变幻新奇的灯笼,举行灯会,灯山可以和京师媲美。
灯会。作者:程龙香
“灯山的设计是综合艺术,其复杂和智巧可谓登峰造极。元宵节期间,搭起彩棚,张灯结彩,叠成山林形状,称为灯山。灯山点燃后,万灯齐明。”阙向东说。
皇宫内的灯山更是奇妙多姿。以彩带结成文殊菩萨跨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的形象。
最令人惊奇的是,菩萨手臂能活动自如,5根手指就是5条水道。
工匠用辘轳绞水,送到灯山上木制大水柜中,按时放水,水从佛像的手臂绕出,飞流直下,喷珠溅玉,状如瀑布。
这是我国最早的人工瀑布和喷泉技术。
走马灯:传说王安石因灯上对联抱得美人归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灯品》中记载:“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描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走马灯。
走马灯是一种能旋转的传统工艺灯。
是在一个较为大型的灯具内,装上一个可以转动的多面灯或圆形柱面灯作为内灯。内灯依靠燃烛发生的热空气形成气流,气流在外灯与内灯之间循一方向膨胀流动,带动内灯转动。
内灯灯面或绘制或书写各类人物故事和诗文图画。其雅俗出于制作者的心裁和设计。总之,以新颖、别致、能引人注目凝赏为佳。
相传,王安石当年到汴京赶考,路过京郊一个叫马家镇的地方时,见一大户人家悬联招婿,门前高悬一只走马灯,上有一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只要能对出下联,即招为东床快婿。
王安石急于赶考,一时未能对出。
考场上,王安石交了头卷,主考官有意试一下其才,遂出一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身藏”。王安石想到马家镇招婿联,随口对出。
王安石中榜后荣归故里,经过马家镇时,见那联还在应征,遂用主考官的“飞虎旗”联应对,抱得美人归。
显然,王安石与走马灯的故事无从查证,但结合当时人所留下的诗文来看,宋代人玩走马灯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灯会。作者:程龙香
灯球灯笼:戴在头上的时尚单品
北宋人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中记载:“妇人又为灯球灯笼,大如枣栗,加珠翠之饰,合城妇女竞戴之。”
意思是说,宋代的巧手工匠把灯笼打造得像枣子和栗子一般大小,再用珍珠和翡翠做装饰,晶莹剔透,往头上一戴,成了最摩登的时尚单品。
元宵节的时候,满城妇女竞相佩戴,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