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次七经:少陉山、太山
浮戏山向东四十里,就来到了少陉山。山中的特色农产名为棡草,棡草叶子和葵草很像,长着红色的茎,能开出白色的花,结出的果实类似蘡薁,吃了可以使人变得不再愚笨。器难水在山中发源,向北流入役水。
沿着少陉山,向东南走十里,就见进入了太山。太山的地理标志产品为梨草,梨草叶似荻叶,能开出红色的花朵,可以治疗痈疽。太水在山的阳面发源,沿着东南方向流入没水。承水在山的阴面流出 沿着东北方向汇入没水。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山海经档案:少陉山和太山分别是中次七经山脉的第十四和十五座大山。两座大山之中,没有像样的异兽居住,但都生长着效果奇特的中草药植物。少陉山的土特产是一种名为棡草的植物。棡草叶似葵草,赤茎白花,果似蘡薁。棡草的果实有补脑的作用,有助于智力的提升。太山的特色农产品是梨草。梨草叶如荻草,能开红花,可以治疗痈疽一类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文: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棡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没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没。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某种程度上,《山海经》是一本关于我国古代山川地理河流的百科全书。就山海经的内容而言,也有人将《山海经》戏称为《山珍海味经》或《古代旅游食宿指南》。经研究,《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从先秦到秦汉,经过各个时代不知名作者的编写补录形成的文集。从古至今,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今天市面上主流的《山海经》版本,是经过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晋朝风水大师郭璞做注而成。
《山海经》以中原一带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勾勒出当时九州之内的山川地理情况。现代版本的《山海经》,共有文章十八篇,内容涉及五花八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本文以市面上通行的《山海经》版本原文为依据,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上小编自己的理解,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再加上个人学识有限,肯定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如有争议,以读者为准,小编虚心受教。
歪念山海经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