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小白,想说说不出来,想写写不出来,其实还是写作功力不行,不行怎么办?不是天生有写作灵气的人,那就后天修炼吧!
死磕39篇散文,第一篇迟子建老师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第一步,反复读5遍以上。
第二步,动手列框架:
第三步:自己想一个类似的主题,仿写一个框架:
主题:喜欢待在一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会让你想念,会让你感觉到舒服,自在。
框架:总:看家门前小河;分:看着漫天的夜空;总:以前坐船赶集,现在没有船了。升华情感我们的船已经开走了。
第四步:仿写段落。(本来是仿写的,后面还是写了自己想写的画面,深深感受到了遣词造句的距离感,我只能我手写我心,还没那么到位,这个真的需要好好琢磨)
最终还是形成了自己的一篇小文:
我们的船开走了
我之所以喜欢坐船,就是因为在船上,我的眼睛、内心和脚步都可以慢下来。从我们家到坐船的码头,只需要十来分钟,我通常赶早去码头等船。去的时候,有时候走河岸的堤坝,有时候走石板搭连的路。如果是走堤坝,就会遇到早起的叔伯,给沙地里的菜苗一丛丛施肥,浇水,拔草,那些菜苗站得笔直,好像等着被人检阅。堤坝下就是一条小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我还常常会看到河边有早起的姨婶,避开洗衣高峰期,趁着洗衣码头没有人,洗衣棒槌在岩板上一声起,一声又落。比起河岸的堤坝,我更喜欢沿着小道,走上石板搭连的路。小道两面都是人家,最美的落脚点,就是吊脚楼了。
早上迷雾中的吊脚楼,比阳光下的它更有神秘感。当然,因为迷雾和一些小树的遮挡,让人觉得吊脚楼若隐若现,让人觉得就是一幅水墨画。点染画面的,还有丝丝游动的清爽的凉风。凉风是通过雾气来搅动画面的,微风一起,那些挂在树上的雾气,就像滑滑的丝绸一样,一点点被吹滑下来,让吊脚楼在瞬间被看清了,有了轮廓感,看上去就像一幅现代派的建筑名画。我爱看这样的画面,偶尔还添几声狗吠,鸭子嘎嘎叫,这是,我会立在路上,安安静静的凝视一会儿,当然,我不敢停太久,不然我又会被臭骂一顿,而且我可不想再等下一班船。
在老屋里,只需要抬眼一望,对面的山仿佛就走过来了。都说对面的山很矮,但是当你飞奔在山脚下,爬上山头,那就也要费一份功夫的,当然,如果没什么事的时候,我还会趴在窗子上,数底下大马路上走过的行人,当有人好像要抬头的时候看的时候,我就缩起来,远离窗子,好像自己和所有人都可以玩躲猫猫。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天黑以后,抬眼看,透过几片亮瓦,就可以直接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通过亮瓦片射进屋子,不用开灯,也能看到身边的一切。尤其是有雨天,不仅可以有一丝光线,还可以听到雨,就好像雨滴直接滴落在我的心里一样,那个时候,感觉好时光在敲打我的心门,只要敞开,就可以找到幸福的感觉。
我记得,那是一个灰蒙蒙的早晨,爷爷说带我去城里卖黄瓜,我们选了很多嫩黄瓜,放在筐里,爷爷喊我给他拿扁担,然后他巍颤颤的挑起胆子,然后说一声”走!“,我就懂了,马上背上背篓和爷爷一起出发。他一晃一晃的走在前面,我小心翼翼的跟在后面。因为出门很早,大家都还在梦乡里咧!路上遇到几个叔伯也是去城里的,就会互相寒暄几句,说点好听的:“这么多黄瓜,今年黄瓜贵,可以卖个好价钱!”爷爷就笑笑说:“今年确实也还好,你那个葱、大蒜也好卖啊!”
走着走着,我们快到码头了,船马上就开了,明显大家的脚步都加快了,就算挑着、背着的东西本来就很重了,但还是尽量的快走起来。终于,还是没有赶上,那时我仿佛明白,没有早船会等你,因为他们也都赶早呢。当爷爷放下胆子,看着船远去的时候,他从担子里拿出了一根很嫩的黄瓜,给我吃,吃起来很脆,很清香。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又做了一个去赶早船的梦,这一次,却至于我独自站在码头上,爷爷在迷雾中搭上了那个早船,离我很远很远,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他好像在朝我挥手。现在已经没有了去城里的船,甚至没有了码头,只有疾驰而过的车和说个不停的等车的人。我知道,那艘开走的船,再也不会回来了。
是的,我们的船开走了……
中国张家界宝峰湖风景游船Boat trips on Baofeng Lake scenery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