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的台词是真的很妙。
禾儿问太后:“公主喜欢用羽毛,也没什么大错,怎就成了恶业之端?”
太后答:“当朝的公主,用这种前所未有的奇异装饰,那天下的女子都会争相效仿。不几日,大宋便再也见不到翠鸟了。皇室之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百姓的生活、生死。皇家人可以说拥有天下,亦可说无一私物。若执于私念,便可伤了十分的社稷,百分的民生。”
拥有天下,但无一私物。
似乎是矛盾的,但似乎也不矛盾。
天下是“皇帝”的,但纵向看来,皇帝却不止一个。那个位置上的人会老去,会死去,会被取代,会被书写,那个位置下面跪着的臣子换了一批又一批,连门庭草木也经受着四时轮换。
几乎每个活着的皇帝都可以宣称富有四海,那是帝王的权柄,却也是百姓的四海。
这段台词让我想起了《论语》里的那句“克己复礼为仁”,君王需要节制*,谨言慎行,因为畏惧自己强大的权柄,也因为对百姓心怀仁爱。
宋仁宗有个流传甚广的“忍渴”典故——
“春日步苑内,屡回顾,皆莫测圣意。及还宫,顾嫔御曰:‘渴甚,可速进热水。’嫔御曰:‘官家何不外面取水,而致久渴耶?’仁宗曰:‘吾屡顾,不见镣子,苟问之,即有抵罪者,故忍渴而归。’”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
讲的是仁宗在散步的时候频频回头看,宫女太监都摸不清仁宗的意思。等回到宫里,急着喝水,妃嫔不解:“官家看着很渴,为何不在宫外就喝水呢?”
仁宗表示:“我找了挺多次,都没看到掌管茶水的侍吏,如果问了又没有,按规矩侍吏必然受到责罚,就忍着口渴回来了。”
不过是一口水而已。于君王而言,于侍吏而言,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