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巴碑》学习班笔法结业考核
秦秋兰学员
一、理论答题:进入圣手书法课堂后,你对书法学习认识有哪一些改变?克服了哪一些不好的习惯?技法能力上有哪一些方面得到了提高?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秦秋兰答:我从2021年7月19日开始在圣手书法课堂学习赵孟頫《胆巴碑》,在这之前我有简单学习过隶书《曹全碑》,也看过台湾陈忠建老师的视频,但系统的学习我认为还是跟从圣手书法课堂吴圣法老师学习开始的。下面谈谈我一年来学习书法的收获。
- 走出书写误区
- (1)初学时我提笔即写,有时心浮气躁,临摹出来的字不忍直视,应该调整状态酝酿一下再开始书写,书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学会适当的“慢节奏”;
- (2)凡是和原字有出入的,我忍不住要再回头去添画,这样其实是不对的,应该尽量避免涂改,要养成一气呵成书写某个字的习惯,不在笔画上添改;
- (3)过于纠结个别字的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方向,有时候教材上的笔画方向如起笔可能只是个蓄势,但我理解为一定要有这个动作,所以有时候写出来的字很扭曲,如果去纠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方向,又担心太粗糙,这也是我比较纠结的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1)观察习惯我觉得应该包括对字的笔法的和结构的观察以及笔画之间的联系的观察,比如“標”字,是右细横的范字,从笔法上来说笔画比较均匀,没有大起大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又联系紧密。先听老师讲课再进行观察,观察完进行练习,练习完再观察,观察与练习缺一不可,练习习惯我觉得应该包括写字之前的准备工作和书写时的习惯。如先蘸清水润笔再挤掉水,再蘸墨,要深蘸墨,不能只蘸笔墨,否则会影响接下来的书写,然后再刮笔,使笔毛圆、直、尖;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坐姿和执笔,笔尖与桌面垂直,调整气息状态才开始进入练习。
(2)对临习惯对临时,最常用的是米字格。米字格上有8条线,中间4条,边框4条,我们在对临时就要做到充分利用好这8条线。米字格由四条边线、两条直线、两条斜线构成。四条边线分别为上边线、下边线、左边线、右边线。对临前,一定要先做好观察,观察范字的结构和笔画。对临时,要先确定整个范字的基本结构,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等。其次,以米字格的框线和斜线为参照,确定第一笔的起笔点;再次,根据第一笔画和接下来笔画的位置、呼应关系,结合米字格线条和分割空间确定其他笔画的位置。对临后,要进行检查,仔细核对字的笔法、结构和范字的差距,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对临,这样才能不断地有提升。
3.掌握相关的书法知识和书写技能
我觉得老师上课的几个环节安排都很有特色,比如经典掇英、基础理论、五步云手、练习指导、临池解惑、习作点评,其中的基础理论和练习指导我个人认为是现阶段非常值得我们反复观看的,比如卫夫人《笔阵图》如何理解“结构者谋略也”,如何理解“十曲五直”等等这样的问题,都让我们个人学习书法的时候不会只是浮于表面地去学习,而是深入对古人书法理论精髓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避免走弯路就直接接触最最经典的理论,同时也是对我们进行书法学习进行可持续性的指导。书写技能的提升同样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比如中锋用笔,中锋的运用关健是能够“立锋”运笔,笔锋立起,不专门倒向哪一边,无论走向哪个方向都得中锋,笔杆垂直是中锋行笔的保证。还有适当的提按、揉笔等技能,也都能够有点体会稍稍运用。
4.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个人在书写时,感觉捺画收笔时“铺毫”与“收毫”感觉不容易控制,大多数捺画又是字的主笔,捺画的写法有多种,它是变化的,是由铺开、收笔、再铺开、再收笔组成的一个看上去不太自然的笔画,比如“之”字。中间有多次用力和收笔,这个捺画就是变化的,非常不好写,我感觉是不是应该在中间的时候就用力铺毫,到最后再收毫呢,经常写到最后感觉不满意,就是铺毫和收毫的问题,稍微用点力度,毫就铺散开来,不知道是不是笔的问题,还是技能没有掌握好。
(2)学习点法以来,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比如赵体点法(一)圆尖点:例字方;圆角点:例字以;方点:例字安;左圆点:例字宋;右圆点:例字宝。以上五个点我上完课,做完练习还是不懂怎么去区分,它们长得很像,又有些不同。同样都是宝盖头,比如“宋”和“宝”,怎么一个就是左圆点,一个又是右圆点呢?按照我们一般的思维,同样偏旁不是写法也一样吗?后来我经过研究,发现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相同偏旁的字是有共性的,我们应该了解共性的特点;第二艺术讲究的是一种灵气,有时候艺术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不能简单地用规律来解释呢?第三我是不是不用过分纠结这个点的名字,而是多看视频多研究原碑的写法,力求神似更好呢。以上是我的困惑,期望在未来的学习中,随着学习的深入,能否逐渐明了其中的奥秘。
二、技法测评:
秦秋兰学员笔法9个单元学习结业作品
秦秋兰学员被评选为优秀学员
测评成绩是结果,平时作业则是过程,
我们一起来回看他的平时作业!
吴圣法老师点评秦秋兰学员笔法第1单元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