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经济和铸币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它铸造了哪些钱币,钱号(文)代表什么样的含义以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这些钱币容易获得吗?
且听我慢慢道来。公元960年,在一个叫做陈桥驿的地方,后周第一军官,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部下们的簇拥下,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后,完美蜕变。他由军人变身为皇帝,取代了登基不久的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国号也由“周”改为了“宋”。从大宋国建立,到1127年金军攻入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帝。共延续167年。
北宋,虽然终其一朝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是其经济规模与铜钱铸币量却同时达到封建历史的巅峰。现存或出土的古币中,几乎每2枚古钱币中就有1枚是北宋钱。
北宋神宗在位18年(1068年-1085年),平均每年铸铜钱420万贯左右,元丰三年(1080年)更是达到506万贯之多,而盛唐时最大年铸币量也才33万贯,可见北宋经济贸易规模之庞大。北宋的几大贸易体—辽、西夏、高丽(朝鲜)、日本、交趾(越南)以及南洋诸岛等,几乎都直接将北宋的货币与本国货币一起,在本国内行用。埃及、东非、罗马等地都有北宋钱出土,所以说北宋钱币是当时国际货币,一点也不为过。《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可见,宋钱在当时国际上的流行程度。宋朝的皇帝喜欢换着年号玩,遇到什么大事情,比如登基、灾荒、祥瑞等等,就换一个年号。年号代表着统治者对自己后期执政的愿景与期望。
除了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一直行用国号钱“宋元通宝”外,其后的每一任皇帝,在变更年号后,都要相应的变更钱号(即钱文)。每个年号的钱币发行出去,用钱的老百姓就相当于看到了朝廷的执政纲领或者政策动向了,可谓高明。
本篇将以北宋的年号为主线,对该年号内的有趣故事及其发行的钱号(文)进行介绍,读者看完之后对北宋的主要大事以及钱币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总共用了三个年号,但是钱文一直没变,都是国号钱“宋元通宝”。其年号分别是:
1、建隆(960-963年),含隆重建立的意思。行用钱文“宋元通宝”。
2、乾德(963-968年),上天恩泽的意思。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公元965年即乾德三年,宋朝打败后蜀。后蜀皇帝孟昶和他的嫔妃们被带到开封后不久,孟昶死了,他的嫔妃、宫女都归了赵匡胤。一次,赵匡胤在宫中溜达,无意中看到一个原后蜀宫女所使用的镜匣的铜镜上面刻着“乾德四年铸”的字样。赵匡胤但是就震惊了,这镜子难不成还穿越的了,明年的东西怎么今年就有了呢?一脸懵逼的跑去问宰相赵普,赵普武夫出身,照样一脸懵逼。于是赵宋王朝的两大权力巨头,叫来一帮大臣询问,才了解道,在46年前,即公元919年,前蜀国主王衍就用了这个年号。赵匡胤很生气,因为当年定年号的时候,他一再叮嘱赵普,不要用别人用过的年号,可偏偏还是发生了。他意味深长地对大臣们说,看来选宰相还得选个读书人啊,把没读过多少书的赵普揶揄了一番,自己却和后蜀亡国之君的妃嫔们玩去了。该期间行用钱文还是“宋元通宝”。
3、开宝(968-976年),应该是借用唐代开元的年号,但是又不要意思直接借用,只好用了唐代的钱文“开元通宝”的简称。该期间行用钱文仍是“宋元通宝”。
二、宋太宗赵光义用了五个年号,他还开了皇帝御书钱文的先河。他所用的五个年号分别是:
1、太平兴国(976-984年)。976年,赵匡胤崩了,崩得不明不白,继位的不是他18岁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的死一直以来是宋史的一段迷案,有弟谋*兄的传言。赵光义登基后改年号为太平兴国,意思是告诫各方,大家都暗淡一点,不要瞎猜猜,以后要共同努力,太太平平的建设好大宋国。期间铸钱“太平通宝”。雍熙(984-987年)。年号为和乐升平的意思。出自《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同於饶衍,上下共其雍熙”。可赵光义的心并不安定,期间他御驾亲征,发起雍熙北伐,攻打辽国,结果是大败,屁滚尿流的逃得20多天,群臣都找不到皇帝,其兄赵匡胤的家底基本赔得精光。大名鼎鼎的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北伐。该期间钱号还是延续“太平通宝”。
2、端拱(988-989年)。赵光义受了打击之后,不想瞎折腾了,想端坐拱手于大殿之上,学学古代圣王的无为而天下治。没想到“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他不打辽国,辽国却反而打了过来,最终宋国的这次反击战还是以胜利告终。看来,无为而治不是那么好学的,一定要无内忧外患才行啊!该期间钱号仍是“太平通宝”。
3、淳化(990-994年)。赵光义估计是对自己的前期工作也不太满意,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了。淳化,即淳德教化,意思是要搞好道德教育,打造美好新世界。经过前几年的折腾,他终于认识的自己武力原来远没哥哥那么厉害,一番折腾,弄得江山也有点摇摇晃晃了。在几乎让他绝望的时刻,他却猛然发现自己还是有些文人的气质。于是,他把满腔热情投入到书法上,为了体现自己的艺术修养,他亲自用楷书、篆书、草书三种字体,将年号题写到钱币上,成就了史上第一枚御书钱—“淳化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