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 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 燕乐,又叫 宴乐,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来由 西域 胡乐与民间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 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 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 隋代。宋人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 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 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 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 张志和、 韦应物、 白居易、 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 晚唐 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 晚唐词人 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 花间派”词人以 李煜、 冯延巳为代表的 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 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 风格、 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 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 唐诗、宋词”的说法。
注:每50篇为一卷,1500篇共30卷,定时更新,感谢支持。
目录:卷十九:
901.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纳兰容若)
902.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毛熙震)
903.画堂春·雨中杏花 (陈子龙)
904.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吴文英)
905.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吴文英)
906.点绛唇·花信来时 (晏几道)
907.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908.摸鱼儿·对茱萸 (徐一初)
909.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赵令畤)
910.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 (王诜)
911.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石孝友)
912.金缕曲·瀚海飘流燕 (梁启超)
913.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宋无名氏)
914.梦江南·兰烬落 (皇甫松)
915.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毛文锡)
916.望海潮·自题小影 (谭嗣同)
917.踏莎行·祖席离歌 (晏殊)
918.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吴文英)
919.醉桃源·芙蓉 (吴文英)
920.酒泉子·花映柳条 (温庭筠)
921.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922.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923.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924.昭君怨·送别 (苏轼)
925.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苏轼)
926.好事近·杭苇岸才登 (周之琦)
927.点绛唇·咏梅月 (陈亮)
928.卖花声·楼上久踟躇 (张舜民)
929.梦江南·新来好 (纳兰容若)
930.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纳兰容若)
931.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纳兰容若)
932.忆江南·衔泥燕 (牛峤)
933.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姜夔)
934.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姜夔)
935.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吴文英)
936.菩萨蛮·银河宛转三千曲 (周邦彦)
937.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欧阳修)
938.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苏轼)
939.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辛弃疾)
940.南乡子·其四 (欧阳炯)
941.浪淘沙·望海 (纳兰容若)
942.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纳兰容若)
943.鹧鸪天·别绪如丝梦不成 (纳兰容若)
944.潇湘夜雨·灯词 (赵长卿)
945.女冠子·露花烟草 (张泌)
946.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黄庭坚)
947.诉衷情近·雨晴气爽 (柳永)
948.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柳永)
949.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温庭筠)
950.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辛弃疾)
901.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纳兰容若)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秋日的凄凉景象,下片慨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全词表现手法多样,词人的所见所感交错纷呈,清丽婉曲。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人说这首词是登高感伤之作,也有人指出横塘在江南,这是一首登高怀人之作,怀念的是沈宛或是江南的友人,莫衷一是。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淑丽:本词表面伤感,实际有一种无悔的人生自信与刚强蕴藏其间,堪称纳兰词中的佳品。(《古词名家诵读本 纳兰性德》)
902.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毛熙震)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这首词写春景而抒闺情。上片是女主人公掩门垂帘所见的春景:鲜花开遍花坛,绿草长满庭院,烟景一派迷离。在“闲”字与“低”字中已包含着她的寂寞情怀。
下片主人公的视线由上片的室外渐渐收回到室内,所见是紫燕双飞、晚屏峰翠,于是引起了她的遐想,从其“醉空闺”的神情中,表现她“梦魂消散”的幽怨。
903.画堂春·雨中杏花 (陈子龙)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
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
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此词以花喻国事。借雨中粉香零落,暗喻南明朝廷覆亡。上片即眼前景而生联想,“此际魂销”,何以魂销?是因为想起旧日的凄况。“忆昔”二句微喻题旨。“青门”之典,已透家国情怀消息。结句转以自况,写出词人国亡后凄婉哀凉的情绪。
904.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吴文英)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此词系梦窗在苏州仓幕时所作。“郭希道”,即郭清华,有郭氏池亭(花园)在苏州。梦窗另有《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有所盼赋以见喜》《绛都春·为郭清华内子寿》《绛都春·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花心动·郭希道新轩》《喜迁莺·同丁基仲过希道家看牡丹》六首词都提及郭希道,可知吴、郭为知友。
905.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吴文英)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垂杨漫舞。总不解、将春系住。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
欢盟误。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玄都秀句。记前度、刘郎曾赋。最伤心、一片孤山细雨。
《西子妆慢》,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此词据张炎词序说:“(系)吴梦窗自制此曲。” “湖上”,指杭城西湖。西湖又称西子湖,此系词人即景自度曲。
906.点绛唇·花信来时 (晏几道)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这又是一篇思妇之词。先说花开有信而人归无期,相比之下,产生了怨恨之情。继而说“又成春瘦”,因伤春而瘦,非只今年、去年、前年,乃至更早,就已是逢春必瘦了,可见伤春之长久而且深沉。其实,致瘦之因,伤春是表面的话,伤离才是真情。每年春天,柳梢青青,而“留”人不住,“柳”徒增恨,顺手折之,以表盼望游子归来之心意,不料三折两折,竟把门前的柳枝都折尽了。
过片,从尤人进而怨天,“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这是怨恨老天爷自相矛盾,既使人多情,又不使人相守,多情与相守不能兼得,因而引出离别相思之苦。这里所表达的怨情是更深一层的了。
最后说到排遣愁苦的做法。借酒浇愁的话并未明说,只说“泪痕和酒,沾了双罗袖”,这里面已经包含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思,泪和酒已然混为一体,以罗袖扭之,故而沾湿。当然,这样写来,既是强调,也是夸张,而所表述的情意却是真挚的。
北宋时期,词人在春天观看到花语依旧,而人却因别离而消瘦。于是词人为了思念自己的妻子,故写下了这首词。
907.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词中上片回忆与叶衡同游钟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探梅踏雪几何时。”,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则象征着清高,傲岸的人格,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则是说明两人志同道合,两人的友谊也是纯洁高尚的。“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钟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
下片紧承“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几句,描写了友人离开以后的具体情景:白石岗依旧是长满了萋萋芳草,景色没有变,却没有同游之人,从而而心中充满了愁绪。“多情山鸟不须啼。”,则是对这种愁绪的强调——不用山中多情的鸟儿悲啼,心中自会惆怅不已。最后两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辛弃疾这次在建康任职,也是出于叶衡的推荐。叶衡于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该词正咏此事。
908.摸鱼儿·对茱萸 (徐一初)对茱萸、一年一度。龙山今在何处。参军莫道无勋业,消得从容尊俎。君看取。便破帽飘零,也博名千古。当年幕府。知多少时流,等闲收拾,有个客如许。
追往事,满目山河晋土。征鸿又过边羽。登临莫上高层望,怕见故宫禾黍。觞绿醑。浇万斛牢愁,泪阁新亭雨。黄花无语。毕竟是西风,朝来披拂,犹忆旧时主。
《摸鱼儿·对茱萸一年一度》是南宋词人徐一初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即景抒怀,用晋人孟嘉九日登高落帽的典故,感叹国土沦丧,不复有当年文士饮酒赏菊的雅兴;下片追怀往事,痛悼山河变色,故宫禾黍,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全词音调悲凉,如泣如诉,读之催人泪下。
这首词景抒怀,以典入诗,感叹国土沦丧,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
明代文学家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词意甚感慨不平,参军自况之意。岂非德祐时忠贤,位不满其才者耶?“故宫离黍”、“无语黄花”,则又有感于天翻地覆之事,盖谷音之同悲者也。
909.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赵令畤)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是北宋词人赵令畤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闺情词,上片以时令为线,伤春惜花,托红杏写兴,由闺人处境写到闺外情景,用景物的描写表现愁绪,下片以离愁为旨,怀人思远,托燕传情,由闺中情景牵动闺人意绪。这首词语不多,情无限,有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词写得清超绝俗,澹雅疏秀,别具一格。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或认为作于宁远军承宣使任上。以美人自喻,自屈原肇始,后逐渐成为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常用的寄托手法。宋词多写闺情、春愁,其中不乏以女子闺愁寄寓自身遭际的作品。赵令畴因与苏轼交好,在苏轼见逐时,也受到牵连,多外放边远之地,际遇颇为坎坷。他这首《蝶恋花》将闺情写得婉转曲折,可看作寄托之作。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托杏写兴,托燕传情,怀春几许衷肠。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开口澹冶松秀。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徊不能去。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段警拔不足而静婉有余,后段以闲淡之笔,写怀人心事。结处风华掩映,含蓄不尽。德麟为安定郡王,天水氏固多才子也。
910.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 (王诜)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是北宋词人李持正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写汴京元宵节的盛况,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北宋盛世,是当时汴京元宵的直接真实写照,该词同时流露出词人享受节日喜悦、安度盛世的愿望。
这首词写于北宋时期,时间介于北宋政和五年至靖康元年之间(1115年至1126年)。北宋这个时期高度繁荣,在盛世汴京元宵佳节,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仕女们罗衣新试,携手同游。正月料峭的春寒,被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词人有感而发,创作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