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甲辰龙年正月十四,也是进入今春“冬八九”的第一天,明日便是甲辰龙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在近期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中,我国多地不仅出现暴雨暴雪冻雨这类极端天气,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少见的边下雪边打雷的“雷打雪”现象。
这样罕见的天气,让人不禁想起民间流传的一句老话说:“最怕正月十五雷打雪”。那么,这句老话究竟有何寓意?为何古人如此惧怕正月十五“雷打雪”呢?
我们要明白,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从这天的民间信俗正月十五闹花灯,以及各种庆祝活动可窥一斑。
古人常以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节点,来观察天地万物,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规律和规则,他们将这些观察和理解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了各种民间谚语和老话。如流传甚广的“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中,“最怕正月十五雷打雪”就是这样一句老话。这句老话的含义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如果出现打雷降雪的天气,那么,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天气状况可能会非常恶劣,可能会发生一些人们难以预料的事情,古人认为不祥,害怕春天的气候反常,会带来一些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欠收,年景不好可就糟糕了。如下列农谚俗语所说:
1、正月十五雷打雪,沥沥拉拉下半月
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正月十五出现雷打雪天气,预兆接下来半月都没有好天气,也表明这个月降水频繁,天气寒冷。
如果正月天气寒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开春后的农事活动。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春冷春寒对于抽绿开花的植物,还会带来低温冷害等问题,总之不利于农业生产,古人认为这样的天气不好。
这样的天气,古人认为春天该热不热,那么,气候反常,不是好兆头。在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春冷春寒这样的年份,农业收成通常都会不太理想。
2、元宵打雷又下雪,遍地起坟贼又多
这句谚语说的意思是,如果正月十五元宵节,出现了打雷下雪这种少见的天气,预示着这年死的人会比较多,盗贼也会多。
元宵节打雷下雪,怎么与死人与盗贼扯上关系呢?这与古代当时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关。古代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差,普通人家的防寒保暖措施不到位,出现元宵节打雷下雪的天气,往往意味着近期天气寒冷,天气寒冷就会导致缺吃少穿的人病死冻死饿死,坟墓就会增多。
而且,春寒春冷还预示着年景不好,人们缺吃的,为了活下去,铤而走险偷盗的行为就会比较多,盗贼也就多了起来。
从这些农谚俗语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老祖宗,在没有气象预报的年代,只能通过长期观察天气变化规律和生活经验总结,形成一些地域性的农谚俗语,用来粗略地给人们起到一定的警示,用来服务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虽然这些地方性的气象农谚俗语,在如今看来并不准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古人根据当时的气候,结合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形态,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还具备一定的指导性,故此,能够流传下来。
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来看,正月十五的打雷降雪天气,是由于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这种天气现象的出现,会对农业、交通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在古代社会,农业生产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交通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因此,古代人们对于这种天气现象非常敏感,对于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如今,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这种天气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正月十五的雷打雪天气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它可以提醒人们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其次,在农业方面,适当的降雪可以给土壤带来一定的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再者,这个时候的降雪,可以补充土壤中水分,有利于春暖花开后的春耕春播事宜。总之,雷打雪出现的降水,特别是对农业生产,也有积极的一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应对“雷打雪”这种天气呢?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其次,要注意保暖和防寒措施,避免因为天气原因而生病或者受伤。同时,对于农业和交通等方面,我们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
总之,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最怕正月十五雷打雪”这一民间谚语而过度担忧和恐惧这种天气现象。事实上,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它。
我们应该在关注天气变化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是有其规律和规则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和规则,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明日甲辰龙年正月十五,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天气持续,即便是有局地发生了打雷降雪现象,我们也无需担忧。我们应以理性、科学的眼光面对它,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天气变化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