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爱国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爱国仁人志士投身报国。其实,这句诗的作者文天祥也是一位碧血丹心的伟大人物,他一生曲折坎坷,为国为民,多半时间是在悲愤痛楚中度过的。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1236年出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文天祥从小饱览群书,还练习武艺,是个文武双全的有志少年。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考第一名,第二年进入吉州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二十岁时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正当文天祥有机会施展他的抱负和爱国之心的时候,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在古代的中国,以孝为先,为此,他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文天祥来到朝廷做官,由于当时奸臣当道,他报国无门,竟先后三次被罢官。虽历经磨难,可文天祥的报国之心始终未曾动摇。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兵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而南宋朝廷却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早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可是,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
1275年,贾似道十三万大军被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拿出家产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起兵勤王,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义军三万,费尽千辛万苦,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以文官之身走上战场。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而正是这个政权才“成全”了文天祥的伟大忠君爱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