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微笑日,在开始今天的科普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失去真心的微笑,仿佛是现在这个社会的大趋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带上了“微笑”的面具;今天春雨君邀请到了天津市安定医院 精神科 主治医师 庞继松医生和我们聊聊微笑与抑郁:
面带微笑,你也有可能得抑郁症
要知道有一种抑郁症,叫做微笑抑郁症。这类患者因工作、自尊心、礼节等需要,通常在人面前面带笑容,只有在独处或面对亲近的人时,才会表现出失落、痛苦的抑郁相关症状。
正是因为他们表面看起来正常,甚至常常塑造会塑造出开朗、热情的假象;长时间抑制不良情绪,接收到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和缓解,生活中的一些情绪变化,更容易触发他们轻生的念头。
精神科医生是如何诊断抑郁症的
很多人对精神科医生的看病方式感到好奇:
抑郁症看不见、摸不着,医生是如何判断就诊者到底是不是真的得病了呢?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家属群体,他们到大型公立医院的精神科看病时,往往有两种不同的体验:
第一种
精神科医生的问诊时间不长,但开的检查单却是长长一大串。比如CT、B超、甲状腺检查、激素检查、大生化检查等等。
家属很疑惑:我孩子明明是情绪和心理出了问题,医生让孩子照一下脑部CT,这我能够理解。但其它那些检查跟这个病有什么关系?医生是不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乱开检查单?
第二种
精神科医生什么检查单都没开,甚至连自评量表都没让患者做,只是简单听患者和家属说了一下情况,又问了三五个问题,就下了抑郁症的诊断。
对于这种情况,家属更接受不了:孩子的情况我都还没说清楚呢,医生就打断我,什么检查都不做,前后连10分钟都没有,下诊断那么草率,这医生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无论是哪种情况,很多家属都会越想越窝火,尤其是现在挂号很难,家属在非常焦虑甚至恐惧的情况下,继而怀疑精神科大夫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精神医学界,抑郁症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所以临床诊断中主要查看患者的外显症状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我国法律规定:第二十五条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依照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一)有与从事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相适应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护士;(二)有满足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需要的设施和设备;(三)有完善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专科医疗机构还应当配备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只能由符合资质的精神科医生、在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内进行。其他人群、其他科室的医生、甚至如果精神科医生不在医疗机构内的话,都不能下相关诊断。
因此,抑郁症的诊断其实是非常科学、专业的,既包括了临床表现,也需要更多的其它信息如专业量表评定、相关实验室的检查。
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2006年)中,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9条:
兴趣丧失、无愉悦感;
精神减退或疲乏感;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增;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如果同时满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种症状,并且抑郁状态发作持续两周以上,建议去心理门诊/精神科挂号看看。
抑郁症并不可怕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可以治愈的
确诊抑郁症后,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经济状况,建议接受心理治疗、服药或者在服药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
很多临床实践表明中度或重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药物的副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反复地被提起。的确,如我们很多人所了解的那样,精神科的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可能会让你发胖,性欲下降,出现皮疹,让你的情绪感受变得迟钝等等。相对于传统的药物,现在所常用的抗抑郁药品的副作用已经变得少很多了,相对疾病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药物反而能够挽救生命。
如果实在不想吃药,可以勇敢地把这个顾虑表达出来,或许还能告诉你一些服药之外的治疗选项,比如经颅磁刺激、认知行为疗法等等。
总之,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唯独不建议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或自己偷偷改变治疗方案,等它自己好。
作者:天津市安定医院 精神科 主治医师 庞继松
编辑:春雨君
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李凌江, 马辛.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解读:概述[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50(003):21-21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8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