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人加工创造阶段
《三国演义》的最后成书,应该归功于罗贯中。正是如此,罗贯中在文学史上才有其不朽的文学地位。大约在元末明初,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为根据,参照了大量的有关三国人物故事的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并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斗争经验,融会贯通,创编了这部情节丰富结构严谨、规模宏大的章回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原稿今已不传。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代弘治甲寅年(1496)庸愚子(蒋大器)作序、嘉靖壬午(1522)年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世称“嘉靖本”。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作了较大的加工修改及评点,使小说结构更完整,文字更畅达,艺术形式更加完美,但同时封建正统思想却更加严重。毛氏父子的修改本世称毛本,成为其后最流行的版本。今天所见市面各种《三国演义》,多以毛本为参考底本。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原因: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演义》?为什么中国那么多精彩的历史,而罗贯中偏偏要选取三国这一百年的历史,而不是别的时代呢?
有的人说,他纯粹就是喜欢三国历史,三国历史太吸引人了。
还有的人说,罗贯中是为了兵败的好友张士诚而写。
也有的人说,他希望自己能成为笔下的诸葛亮那样的人物。他可能会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将抱负倾注到小说创作中来。有司马迁所说的“发愤著书”之意 。
当然,作为一个有思想见地的文人,他生在元末明初,在小说中宣扬正统、忠义思想 。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罗贯中生活的时代背景说起。历史的发展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到了元末明初,社会局面与汉末三国时期又颇为相仿。
汉末有黄巾起义,元末有红巾起义。然后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安徽有小明王韩林儿,湖北有徐寿辉,江西有陈友谅,江浙有张士诚,四川有明玉珍,朱元璋初随红巾,后自树旗帜,经过多年征战才荡平了各方势力建立了大明王朝。
我们会发现罗贯中所处的历史时期,与三国时代有着极其相似之处。1351年红巾起义到1387年明王朝平定辽东,前后虽然只有三十多年,不及汉末三国时间长。但其间群雄并起,合纵连横,同样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话剧。他就是生活在这种动乱的历史时期,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经验无疑为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提供了现实的、真切的感受。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真切看到蒙古统治者的专横残暴,人民群众饱受了民族压迫,所以在小说中罗贯中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