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什么时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哪年提出的政策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8 05:47:59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毋庸置疑,但是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却值得商榷。

改革开放是什么时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哪年提出的政策(1)

目前,社会上存在两种观点:

一个是官方的定义,“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1〕

为此,主流媒体都把1978年当成改革开放元年来宣传,即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

另一个不同的观点。

著名前外交官唐闻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始于一九七八年,但中国开放源头应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美签署《上海公报》算起。”。〔2〕

改革开放是什么时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哪年提出的政策(2)

唐闻生先生,是*、周总理的英文翻译,是新中国外交历史见证人。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观察,她的观点和论述,更符合历史事实,肯定了*时代的外交成就,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同。

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那么,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是该从1978年开始算起?还是从1972年算起?

在回答前,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

换句话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什么时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哪年提出的政策(3)

01

唯物辩证法认为:

“在客观世界中,任何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决定的,没有无因之果。”〔3〕

同理,改革开放也没有跳出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改革开放事业巨大成就,也是由一定原因决定的,是原因作用的必然结果。

寒牛出栏认为,改开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五个重要条件的加持,是以下五个原因叠加发酵的必然结果,是“一果多因”的典型案例。

第1个原因:*时代完成了工业化转型,构建了独立且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改开事业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2个原因:*时代完成了外交平台搭建,建立了联通世界的外交关系,为改开事业提供了经贸合作、招商引资、利用外资提供了政治基础。

第3个原因:*时代完成了尖端国防科技突破,“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地缘政治安全,为改开事业提供了安全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第4个原因:*时代完成了基础教育和卫生医疗两大公共福利事业,为改开事业提供了优质廉价劳动力和基础医疗保障。

第5个原因:*时代完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盘,为解决吃饭问题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支撑。

上述五个原因,是改开事业得以成功的必备条件。

如果改开事业没有上述五大条件做支撑,那么改开事业就是失去了依托,就失去了前行的阵地,中国在短时间内肯定腾升不起来。

正如叶剑英元帅所言:“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创立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4〕

什么是前行阵地?

大家都看过《亮剑》,第一集,柱子用两发迫击炮,就干掉鬼子的指挥部,帮助李云龙击溃鬼子,成功从正面突围。柱子之所以能干掉鬼子指挥部,得益于李云龙率部猛打猛攻,把阵地向前推进了800米,为柱子构建了可依托的前行阵地,让迫击炮射程成功覆盖鬼子指挥部。

前行阵地,就是房子的地基,汽车的轮子,市场的基本盘。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4〕

改开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因是什么?

就是*时代,为改革开放事业创造的五个条件,即建立工业化体系、搭建了外交平台、突破了尖端国防科技、构建了基础教育和卫生医疗公共体系、搞好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外因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打起来,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有序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是什么时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哪年提出的政策(4)

02

再来看看官方的定义。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把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定为1978年,就缺乏严谨的逻辑支撑。

在寒牛出栏看来,这个表述存在逻辑缺陷,容易误导年轻人,说得1978年之前的新中国好像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似的。

实际上,1949年至1978年期间,新中国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取得斐然成就,社会主义各方面事业都获得巨大进步。

先说对内改革。

在对内改革方面,*大力改革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

比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发起技术革命运动、完成人民公社化、鼓励社队企业发展、推出鞍钢宪法、实施三线建设和四三方案等等。这些实打实的工作,都属于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重要举措。

比如: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大扫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兴办农村医疗合作社、抑制官僚主义作风、发起文化革命运动等等。这些稳固社会主义的工作,都属于调整和改革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关系的具体政策和重大措施。

不过这些重大改革,在*时代有个特定的称呼——“革命”。

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

最终目的,都是维护社会主义体制,要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人民服务。

其实,早在1964年,*就明确提出这个宏伟目标。

口说无凭,以史料为证。

1964年12月21日,经*授意,周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争取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6〕

只不过,中国基础太差了。

*是三步并两步走,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期间遭遇了些挫折,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很清晰,同时也在建设的实践中逐步认识了客观规律。

第一步是搞社会主义改造,第二步搞农业合作化,第三步搞工业化转型,第四步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中国,第五步提出要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就对内改革而言,*的改革举措和具体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和稳固社会主义制度。

需要承认一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期间,我们遭遇了措施政策与实际情况不兼容的现象,后来都得到调整和优化,各项事业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80、90年代的改开事业,同样也经历了一个试错过程,也遭遇了若干挫折。

改革开放是什么时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哪年提出的政策(5)

世纪的微笑

03

再来说对外开放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压根就没有搞封闭的想法。

1949年至1972年之间,中国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客观原因是美国刻意封锁新中国造成的,并不是我们不开放。

但是有点可以肯定,*和周总理始终保持全面开放的心态,一直在积极努力拓展外交事务,没有半点封闭锁国的意识,尽管当时的国际政治生态极其不利于中方。

我们要看到伟大领袖*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同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我们要看到伟大领袖*所有的外交战略和外交策略,都是为了让中国重返世界舞台,让中国人民找回失去已久的民族尊严。

我们要看到伟大领袖*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逐步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带领中国逐步走向国际政治舞台中心。

进入70年代,时机开始向中国倾斜。

1971年10月,在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联合签署《上海公报》,标志着新中国彻底打破美西方国家的封锁,开始全面融入世界。

这些都是*和周总理等人主观努力的结果。

讲到中国外交,顺便介绍一下,*时代的外交历史成就。

*时代,中国外交关系,大致经历了三次建交高潮。

第一次建交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年10月至1955年15月,全世界有23个国家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次建交高潮是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

截止1969年底,中国同全球5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次建交高潮是上世纪70年代。

1971年有15个国家同中国建交,包括喀麦隆、尼日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冰岛等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有1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包括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截止1978年底,新中国同世界120个国家完成了建交,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

有人会提出质疑,建交同对外开放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种关系,就好比企业创始人布局了四通八达的经销网点,后面的CEO派个人过去跑业务,短时间内就能把渠道建起来,就能把产品铺到全国市场,让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没有外交关系做基础,国与国之间的经贸、人文、科技、体育等合作,就没有政治互信的基础,对外开放就会有遭受各种外交束缚。

没有建交,却有生意往来,这种情况存在。

当年新中国,在同法国建交之前,就开始做生意了。但是中法建交之后,两国合作领域就更宽泛,开放程度就更大了。法国才把化纤设备卖给中国,法国企业才来中国投资建厂。

据统计显示,中国的外贸从1950年的11.35亿美元跃升至1978年的 206.38亿美元,增长了近17.2 倍。广交会成交总金额,从1957年的8700万美元,增长到1978年的433100万美元,增长了49.7倍。

广交会,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缩影。

它始创于1957年,是*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反映了外交关系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既让中国观察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总而言之,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是什么时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哪年提出的政策(6)

04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就对外开放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在*时代就启动了对外开放,并不是1978年才搞对外开放。

说他老人家一直在搞“改革开放”完全符合哲学逻辑,只不过当时不叫“改革开放”,而是叫干革命或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已。

就像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叫方术,不叫科技,不能因为古代没有这个名词或称呼,就借此否定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技术。

同样道理,不能因为*时代没有喊“改革开放”口号,我们就说*时代没有改革、没有对外开放,这是毫无逻辑根据的。

所以说,官方宣传的改革开放时间节点是1978年,这个表述存在逻辑缺陷,语言存在陷阱,很容易就让人对1978年之前的历史,产生错误的联想。

这种表述,于轻描淡写之间,就掩盖了*时代的建设成绩和外交成就。

如果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1978年,家庭联产责任制始于1978年,这个表述或断言就完全正确,没有逻辑缺失。

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同咱们老百姓盖房子一样,本质上都是在搞建设。

改革开放的起点时间,不从1972年算起而是从1978年计算,就好比计算盖房子的时间,不从打地基那天算起,而是从新居入伙那天算起一样搞笑。

无论是从理论方面分析,还是从实践方面论证,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都应该从1972年开始计算才合理科学。

因为这一年,新中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工作中,均取得重大历史突破,不仅改变了中国发展走向,也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应该从1972年算起,1972年才是改革开放元年,这才是更科学、更严谨、更精确的表述,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如果你非要在*和邓公之间画一道线,请你最好换个精准的表述,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1978年,而不是改革开放始于1978。

因为这就是史实。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原创文章,首发于寒牛出栏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同步关注,以防失联!

参考资料:

〔1〕《改革开放》,党史百科,人民网

〔2〕《*英语翻译唐闻生:中国开放源头始于1972年》,中国新闻网,2018.11.10

〔3〕《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孔阶平,人民出版社,1978年5月第一版

〔4〕《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5〕《矛盾论》,*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6〕《1964年12月21日我国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北京政法网,2020.12.2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