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种说法,新中国成立后,也在不断改革,五十年代就接受苏联项目援助和技术设备,所以改革开放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在进行,特别是1973年“四三方案”从西方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设备,标志着对西方也进行了开放。
这是混淆概念。
我们所说的改革开放,特指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它和1978年前的改革和开放有本质的区别。
改革,汉语解释是改变与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978年的改革,不是在原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缝缝补补,而是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发展需要,进行的大变革。
首先是打破了原有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绝对主体,消灭了其他所有制的限制。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先是从农村开始,取消大集体人民公社,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这些改革措施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调整,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巨大变革,是有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始。
说到开放,1978年后的开放和以前的设备技术引进也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外资允许进入中国。是深度的、全面的开放。
当时上海要引进汽车生产线,和美国通用公司洽谈,对方提出合资经营,把中方代表吓一跳,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最后上报到邓公,邓公拍板同意。
苏联援华项目,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需要,当时也有四个项目苏联和我国合办,但是从开始就被我方质疑,后来赫鲁晓夫为了拉拢关系,撤出了。“四三方案”同西方国家的贸易,更不会涉及到外资进入。属于正常的贸易范畴。
而我国1978后的开放,首先是建立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引进外资,成立合资、独资企业,直到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完全完全融入国际贸易体系。这是在改革开放前没有过的全面开放。
邓公把改革表述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
因此,改革开放是特指1978年后开始的,其深度,力度,广度,都不是以前的政策调整和国际贸易所能比的,是被邓公称之为“二次革命”的巨大变革,不要再混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