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作为一部中国经典的革命文学作品,其中刻画的诸如江姐、双枪老太婆,小萝卜头等英雄人物形象,在今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滋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青年成长的土壤。而《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也因为他的这部真实记叙国民党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写实作品,被永远载入了中国文学史的史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国民党渣滓洞、白公馆中忍辱负重,最终存活下来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在1967年却因不堪受辱而自*,年仅43岁。
(罗广斌)
时隔多年之后,人们对罗广斌的死因进行重新调查,发现罗广斌根本不是自*,而是有人有意将他推下了楼,最终酿成了这一起悲剧。
那么,罗广斌究竟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关于他的离世究竟有着怎样的谜团?
如果您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还请一键三连,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为您讲述的最大动力!
1924年11月22日,罗广斌在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出生。与人们对他后来身为革命英雄的历史印象不同的是,罗广斌的父母都是国民党党员,这使得罗广斌从小在一个条件优渥,但家教严格,氛围保守的环境中长大。
那么,身为国民党官员之后的罗广斌,又究竟是如何踏上了一条与父母截然相反的革命道路呢?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罗广斌青年时期的人生道路,充满着一种浪漫的色彩——中学时期,罗广斌迷恋上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姑娘。但是,思想保守的罗父和罗母认为罗广斌与她喜欢的女孩门不当,户不对,于是严禁罗广斌与这个女孩来往,甚至对罗广斌进行过软禁。
气血方刚的罗广斌,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保守而压抑的家庭氛围,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他一怒之下抛下了自己身为国民党“官二代”的身份,走出了自己的家庭。幸运的是,在他勇敢地做出这个人生中的重大选择时,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马识途。
(马识途)
马识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位重要的文学大家,也是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人,与另外四位四川籍贯的中国作者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为“蜀中五老”。2010年由姜文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其原著就出自马识途的笔下。
马识途在结识了这位因为爱情一怒之下离家出走的年轻人后,顿时爱才之心大起,认为敢想敢做的罗广斌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在马识途的接力推荐下,罗广斌于1944年来到了坐落于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学习深造。在这里,罗广斌不仅收获了进行文学创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自己找到了后半生努力的方向——那就是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
1945年,罗广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外围组织:民青社。彼时的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迫不及待地准备起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罗广斌等加入民青社的西南联大学生,以罢课的方式抗议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二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