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原著作者简介,红岩作者和图书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8 08:32:39

因为国内各方面反内战呼声的形势所迫,蒋介石于1945年10月被迫同意了形势上达成国内短暂和平的《双十协定》,“一二一”运动暂时告一段落。但在这场运动中表现尤为活跃的罗广斌,成为了国民党后来监视的对象。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踪,罗广斌被迫折返到四川的农村参加乡村建设工作。

此时身为国民党高官的罗父和罗母,对儿子罗广斌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一方面,他们确实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因为从事革命活动而身处险境;另一方面,他们忧虑自己儿子从事革命活动,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仕途。因此,在得知罗广斌返回四川后,罗父和罗母想尽办法,让罗广斌重新回到家中,但均被罗广斌断然拒绝。为了不再依赖家人,罗广斌一面从事革命活动,一面在重庆民建中学担任理化老师,从此和家人彻底中断了联络。

在罗广斌于重庆民建中学任教期间,他积极为我党培育了大批青年骨干,同时他参加的我党地下刊物《反攻》也在川渝一带颇获好评。因此,党组织认为:罗广斌是一个思想坚定,办事可靠的同志。1948年3月1日,罗广斌被正式批准入党,而罗广斌的入党介绍人正是后来革命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

红岩原著作者简介,红岩作者和图书简介(5)

(江竹筠)

1948年7月,罗广斌接到了组织上的命令:党组织要求罗广斌重新和家庭恢复关系,以便和担任国民党兵团司令的罗家长子:罗广文取得联络。尽管罗广斌此时已经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充满了厌恶,但出于对革命大局的考虑,罗广斌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党组织的建议,回到家中。

但是令罗广斌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自己回家的消息被叛徒出卖,因此他在1948年9月被捕入狱。罗广斌的父亲亲自来“劝降”自己的儿子,声称今后只要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活动,将来就可以保释出狱。对于父亲的“劝降”,罗广斌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在罗广斌被捕入狱后,由于国民党在川渝境内严酷的扫荡,让大批投身革命的我党人士要么被关押拘禁,要么惨遭*害。在国民党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罗广斌先后遇到了1939年入党的张国维和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江竹筠,他们在国民党的监狱中受尽了敌人的折磨,却从始至终坚贞不屈,于是就有了后来革命小说《红岩》的故事。

在国民党的渣滓洞监狱中,罗广斌和战友们一起相互鼓励,组织学习会、研讨会,希望自己在出狱之后,能够让这些监狱内与敌人展开斗争的材料,都能够成为我党革命事业的宝贵经验,而这些都成为了罗广斌后来撰写《红岩》的故事材料。1949年初,被关押在渣滓洞的党员建议罗广斌可以假意投降,先行出狱,和党组织尽快取得联系,以便让党组织得知目前渣滓洞监狱的情况,却被罗广斌严词拒绝:那时的罗广斌,已经有了为革命舍身成仁的觉悟和打算。

红岩原著作者简介,红岩作者和图书简介(6)

(电影《红岩》影视照)

1949年10月,罗广斌等人在监狱内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于是他和狱友们一起用一块红绣布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而这一幕也成为了原著和电影《红岩》中的经典画面。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前夕,国民党将大批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的罪犯转移往白公馆,进行批量屠*。罗广斌的战友们先后惨死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之下。11月27日,白公馆监狱内仅剩下了包括罗广斌在内的19名狱友,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罗广斌争取到了白公馆看守杨钦点的帮助,罗广斌将19人分成5个行动小组,冒着国民党的机枪扫射逃出了白公馆,这19人在冲到山林后才躲过了国民党的追捕。

红岩原著作者简介,红岩作者和图书简介(7)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重庆,并在同年12月1日设立“脱险同志联络处”,身负重伤的罗广斌终于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络。他强忍着目睹战友牺牲的悲痛心情,撰写国民党渣滓洞监狱内党员同志牺牲的经过,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研究材料。

在从白公馆脱险后,伤势痊愈的罗广斌立即投身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由于早年的罗广斌师从文学大家马识途,因此罗广斌在从事我党的文艺工作后堪称轻车熟路,他笔下的《红旗飘飘》和《在烈火中永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到了大批读者的热烈欢迎。

20世纪60年代,罗广斌在缅怀自己牺牲的战友时,忽然有了创作的灵感:如果将战友们牺牲的前后经过,撰写成一部纪实小说,会不会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会不会有着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抱着尝试的心态,罗广斌开始了他的写作工作:1961年,著名的革命小说《红岩》就此横空出世。

红岩原著作者简介,红岩作者和图书简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