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话有“早清明,晚十一,不早不晚七月十五”的说法
“早清明,晚十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清明节祭祀祖先需要早一点,可以提前几天,或者早几天,总之宜早不宜迟。因为清明节正是早春季节,农事正忙的时候,农民要开始忙农事了,所以尽量早一些完成清明节的祭祀,可以无后顾之忧,专心忙农田耕作。
而晚十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农历十月初一之后,忙完了秋收,大家有时间可以准备祭祀祖先的事情,晚几天也没关系。这些传统祭祀的习俗,和我国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遵循这些流传下来的习俗。
另外,《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就一年来讲,上半年属阳,下半年属阴。就数字来讲,单数属阳,偶数属阴。阳前阴后,道法自然。也就是说:阳性,提前。阴性,靠后。清明节在上半年,农历三月,属阳。所以,清明节应该早一点上坟。寒衣节在下半年,农历十月,属阴。所以,寒衣节应该晚一点祭祀。
从预测学上看:清明节这一天就是三月了,月令地支是“辰”,而“辰”是水库,所以,到了清明节雨水就自然增加了。清明节期间(前后)天气容易变化、常常下雨。有诗歌为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因此,为了不被雨淋,不走泥路,供品不被破坏,人们一般都会提前找个好天气去扫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早清明”的习俗。而秋天呢,往往是秋雨绵绵,一下雨常常连阴多日,但在“十月一”之后,雨水就了许多;所以,“十月一”过后上坟一般不会被雨水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