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湖是长江流域有名的明珠湖泊,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湖区水资源丰富,岛屿星罗棋布,每年可产500万公斤鲜鱼,是远近闻名的“巴蜀鱼乡”。
9月伊始,长寿湖的野生鱼引发了社会关注:自9月1日起,长寿湖局部水域出现了“浮鱼”现象,大量鱼群在水面翻起肚皮、奄奄一息。当地村民前往新滩湾水域捞鱼,有人用抄网捞,还有人直接下水捉,场面好不热闹!
大量野生鱼浮出水面,原因可能是什么?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重庆长寿区新滩湾水域不断有人群聚集,捕捞的渔获有鲶鱼、鳊鱼、鲤鱼、鲢鳙,规格多在5斤以上,有些大鱼的体长超过了1米,重几十斤。
据刘先生介绍,9月1日现场下水捕鱼的人很多,有些鲶鱼估计重50~60斤,最大的差不多有70斤,“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大的鱼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鱼几乎全是自然生长的鱼种,以捕食生物饵料为生,是名副其实的生态鱼。
因为长寿湖从2001~2003年就开始全面拆除网箱,90年代盛行的人工养鱼模式一去不复返,生态和水质逐渐好转。在20多年的生态恢复期间,当地定期轮捕轮放,借助“以鱼保水”的理念净化水质,既丰富了鱼种的多样性,又减轻了富营养化污染。
可能有人会问了,长寿湖出现大量“浮鱼”,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直接原因和“断崖式”降温有关。重庆市8月28日的最高气温还高达40℃,29日就下降到32.6℃,30日减少到25.1℃,两天大降15℃。气温骤降会导致浅水水域出现垂直对流现象,结果就是水底的有机物被带到水体上层,氧化分解并消耗大量的氧气,水体因此缺氧,鱼类开始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