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创始人,毛笔发展历史原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8 17:07:25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毛笔创始人,毛笔发展历史原理(1)

李世美

毛笔创始人,毛笔发展历史原理(2)

张国茹

毛笔创始人,毛笔发展历史原理(3)

胡魁章毛笔,中国三大名笔之一,道光末年起供奉宫廷。1993年,胡魁章笔庄被列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其制笔工艺入选沈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李世美与张国茹共为胡魁章笔庄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两人搭档三十余年,制作毛笔质量如一稳定。青山挂雪、大狼毫、第一枝、文光斗、落笔惊凤、极品狼毫等,均已成为招牌笔。

文房四宝,笔居其首。

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画工具,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制笔、用笔是最富有特色的文化之一。在沈阳,有这样一家笔庄,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所产之笔与北京李福寿、上海周虎臣合称“中国三大名笔”,它就是“中华老字号”胡魁章笔庄。

从皇家御用之品到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魁章毛笔制作技艺沿用古法至今。两位传承人各司其职,李世美负责“水盆”工序,张国茹负责“干桌”工序,二人合力才能完成一支胡魁章毛笔的制作,缺一不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劳作中,她们伴随着这项古老技艺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正是七代人的传承,才成就了胡魁章笔庄的百年传奇。

曾是皇家御用毛笔

清道光三年(1823年),浙江吴兴人胡魁章在家乡湖州开设了一家笔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胡魁章笔庄”。道光末年,奉天行宫的皇陵总管福康阿,慕名从胡魁章笔庄订购一批毛笔送入北京,深得皇亲国戚、军机大臣的赞赏,胡魁章毛笔从此成为朝廷贡品。

清咸丰四年(1854年),胡魁章为了扩大生意,出资2000银圆来到当时的奉天,在四平街悦来栈胡同开设分号,最初叫“胡魁章文具店”,兼营文具、乐器。在沈阳,胡魁章发现,北方冬季的黄鼠狼尾、狐狸尾毫毛粗长丰厚,这是南方所没有的上好材料。南方禽畜毛制成的毛笔,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于是胡魁章将笔业重点放在了东北。

胡魁章为人诚信严谨,并深谙经营之道。他对毛笔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凡是达不到“四德”(尖、圆、齐、健)标准的毛笔,一律不得销售。“尖”,指笔头粘起来后尖锐有锋;“圆”,指笔头的轮廓浑圆有形;“齐”,指笔毛散开后要平齐;“健”,是笔的弹性好,变形后能迅速恢复原样。这“四德”也成为笔庄百年来始终坚守的传统。

1909年,胡魁章将笔庄生意交给孙子胡沛然经营,哈尔滨、满洲里、长春、四平、大连等皆设有胡魁章笔庄分号,胡魁章笔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56年胡魁章、李湛章合并吸收了文华、吉祥、君文公等文具店,成立胡魁章笔庄总店,经营至今。1993年,胡魁章笔庄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6道工序制成一支笔

毛笔是风雅之物,但制作过程却全无挥毫泼墨的诗情画意。具体而言,从备料、选毫、苘麻处理、水盆,到制杆、装套、干桌、刻字八大环节126道工序,皆由手工完成。如今,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后身的一处居民楼内,就藏着胡魁章笔庄的制笔车间。

说是车间,不过是普通的居民住宅简易改建而来,四张斑驳的桌子,几把破旧的靠背椅,案桌上摆放的各种工具和制笔半成品,目光所及皆透着繁琐、枯燥、沉闷的味道。然而,李世美、张国茹两位传承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李世美传承的“水盆”工艺,先将原料毛连皮浸泡到水盆里,然后根据毫毛的长短粗细,用牛骨梳细细梳理。这个过程中还要把不合格的杂毛剔除,然后再分类排齐,做成一撮撮笔头的雏形。

经由“水盆”工艺做出的笔头雏形交给张国茹后,便开始进行“干桌”加工。“干桌”工艺里最关键的工序是择笔和挂尖。择笔又叫齐笔,是用工具刀把毛锋不好的毫毛剔除,要求下刀力道精准;挂尖则要对笔尖进行反复整理。这两项工序极考验师傅的细心和功夫。30年不间断磨砺,张国茹的右手大拇指外侧结成了黄豆粒般厚厚的茧子,成为她多年潜心修笔的见证。

从辉煌、落寞走向重生

张国茹是下乡回城后到胡魁章笔庄工作的,起初学艺时,她的师傅既不让动手,也不允许提问,张国茹只能细心地看,可却一直摸不到头绪,“一支笔头,上面那么多根毛,择哪根不择哪根啊?”张国茹急得哭了很多次。直到学艺一年之后,她才有机会练手,一点点摸索到了“干桌”工艺的精髓。

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毛笔,胡魁章笔庄的毛笔虽品质上乘、技艺精湛,但始终产量不高。随着制笔业机器化生产的运用,纯手工制笔更是遇到了生存考验。1998年企业转制后,由于传统经营模式的限制,笔庄的生意每况愈下,门店也辗转搬迁,甚至缩小到了10多平方米。

从辉煌到落寞,李世美和张国茹亲历了胡魁章笔庄的经营之困,制笔技艺的传承之难,但她们谨遵师训,不离不弃。2007年,两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后,胡魁章笔庄的生意也有所回暖。最令人高兴的是,美术专业院校出身的90后年轻人盛启泽、邹红,因热衷传统手工艺投身毛笔制作与研究工作,胡魁章制笔技艺终于后继有人。

2020年,经过近200年发展的胡魁章笔庄迎来重生,全新的经营场地、制笔车间等将投入使用,沈阳也再添一处文化之所,向更多人传递文墨飘香的毛笔文化。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唐晓诗/文主任记者李浩/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