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一词出自南梁文学批评家钟嵘(约公元468年—约518年)所著的诗歌评论专著《诗品》,“江郎”指的是历仕南朝时期宋、齐、梁三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江淹。
据《诗品》记载:齐光禄江淹。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後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江淹(444年—505年),为西晋济阳郡考城县人,地处河南。1954年,考城县西部与兰封县合并,成为了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东部则并入了民权县,由此江淹故里有了兰考县与民权县两种说法。其少时家贫,但毕竟出自济阳江氏,属西晋五胡乱华后衣冠南渡的门阀士族,宗族底蕴深厚,颇得助力。后因才学而得名,并得到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重用,后又成功站队梁武帝萧衍,最终获封为醴陵侯,成为济阳江氏标志性人物。
另一个主人公郭璞(276-324年),则在风水学、文学上造诣颇深,有着中国游仙诗体鼻祖之称。
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东晋时期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道学术数大师、游仙诗祖师。为东晋权臣王敦的记室参军,后因阻拦王敦叛乱被*。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郭璞因算学方面的成就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郭璞被追封为灵应侯。
据《诗品》载:晋弘农太守郭璞。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而云:“柰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钟嵘作为与江淹同时代的人,他的态度极具代表性。时人赞于江淹的才名,但又奇于他才思的枯竭,这才编出了个“江郎才尽”的故事,也只有郭璞才能让这个故事在当时显得如此真实有代入感。
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李大师、李延寿父子编纂的《南史》成书,记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江郎才尽”这段典故收入其中。
《南史·列传·卷五十九·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爲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馀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爲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其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夜航船》中亦有收录。
《夜航船·文学部·文具·五色笔》:江淹梦人授以五色笔,由是文藻日丽。后宿野亭,梦一人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君处多年,可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嗣后为诗,绝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
至此“江郎才尽”之名从古传今,但在后世的推导下,江淹也成为了“梦笔生花”的主人公之一。成书于明清时期的《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称: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