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指的是谁,江郎才尽的典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9 03:39:46

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之前很有才,后来才思枯竭,会说这个人“江郎才尽”。那么这里的“江郎”指的是谁?

这个“江郎”说的就是南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江淹。江淹(444—505),字文通。据说江淹小时候是个极有天赋的“神童”,六岁时便能写诗,十八岁便精通五经,以文才名盛一时,他作于青年时代的《恨赋》《别赋》等作品更是被誉为千古奇文。可惜的是,到了晚年,江淹诗文创作却再无佳篇,于是人们便十分惋惜地认为他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指的是谁,江郎才尽的典故(1)

江淹像

《梁书》提到:“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而关于这一成语的由来,《南史·江淹传》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始末:

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张景阳即张协。钟嵘在《诗品》中将“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与“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并提,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并将张协诗定为上品。郭璞是著名的方术士和文学家,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指的是谁,江郎才尽的典故(2)

郭璞像

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采用的是“郭璞”版本:

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指的是谁,江郎才尽的典故(3)

《诗品译注》,[梁]钟嵘 著 周振甫 译注

两个版本涉及的人物有所差异,但内在思路一致:当时最具盛名的文坛前辈以一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托梦”方式赋予了江淹独特的文学天赋,而当他们将承载这份天赋的“五色笔”收回之时,江淹的天赋也随之而去了。

这一传说和由之而来的成语流传甚广,以至于后世提到江淹,便会想到“江郎才尽”,而往往忽略了他曾是那个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名家。事实上,虽然背负着“江郎才尽”之名,但如果给南朝的赋家乃至文学家排座次的话,江淹绝对可以进入“第一梯队”。江淹还是一位高产作者,创作了大量流传至今的文章诗赋,除以《恨》《别》二赋为代表的大量骈体赋和以《杂体三十首》为代表的拟古诗外,尚有*体赋和山水、游仙、咏物、赠答诗多篇,以及大量的政治类公文。

江淹的文学造诣主要在于辞赋和诗歌,最著名的就是《恨赋》《别赋》和《杂体诗三十首》,全部被收入《文选》。江淹是南朝辞赋史上的名家,尤其善于写“悲”,《恨赋》《别赋》堪称千古“悲情”之集大成。这两篇代表作铺陈排比,写尽古今恨事和男女离愁,集中描绘了“恨”与“别”这两种情境以及触景而生的极度悲伤的感情,通过各种感人至深的场面把这两种强烈的情绪摹写得十分具象化。

在南朝门阀社会的背景下,江淹并非出身高门大族,其父仅为县令,又早年丧父、少年孤贫,在当时看来难有晋升得用的机会。作为一位恃才傲物的年轻人,却时刻面对着“饮恨吞声”、郁郁而终的危机感和恐惧感,江淹与刘宋时期另一位文学大家鲍照一样代表了寒门庶子在南朝贵族社会中的艰难处境,由此从个人遭际出发书写了具有普遍性的典型形象和典型情感,因而包含了极强的感染力,引发无数寒微文士的共鸣。隋唐文人往往将江淹与鲍照并称,二人共得“江鲍体”之名。如杨炯在为王勃集所作序中写道:“继之于江、鲍之树。”杜甫《赠毕四曜》亦有:“流传江鲍体。”鲍照的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中蕴含的慷慨悲壮、抑郁不平之气与江淹辞赋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江鲍体”一扫当时文坛上流行的矫揉造作、言之无物的靡靡之音,成为南朝诗赋中的精华。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指的是谁,江郎才尽的典故(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