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域孕育着不同的群落文化,尽管受到现代文化一体式的冲击,数百年代代人的血脉的传承,仍然让每个来自不同地区的人身上都保留着,地域及父母、亲缘关系言传身教赋予的独特性和传承性。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令我们向往,芦焚笔下的河南果园自成一个小天地,韩红用歌声将大美西藏带到我们眼前,黄永玉画的湖南少年儿郎真实可爱。
“边缘地区”从来都没有真正“边缘”,他们无比真实地生活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数民族——哈尼族,一起了解一些关于他们的“冷”知识、“野”知识。
1950年定名
哈尼族是由远古和夷部族在南迁过程中逐渐聚合不同部族、民族而形成的一个部族群体。
“和(古音读俄)”是哈尼族的先祖,是哈尼族最早的氏族称号。
由于历史上的迁居环境、民族交往、文化融合的不同情况,哈尼族有着众多的自称、他称。其中以哈尼、和尼、黑尼、阿尼、雅尼、卡多、豪尼为最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于1950年统一族称为“哈尼族”。
“哈尼”的意思是“居住在半山腰的人”,哈尼族的祖先把伟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镌刻于大山之上,梯田、村寨与河流造就了他们热情向上的性格。
“少数”?“不少”
既然是“少数民族”,人口一定很少?
非也,非也,“少数”只是相对于“多数”,
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2021》,哈尼族总人口为1733166人人,在全国56个民族人口数中位列15位。主要分布在云南的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玉溪、昆明等州市。
歌颂天地的舞蹈
哈尼族的民族舞蹈“地鼓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哈尼语称之为“独查撮”,广泛流传于红河县架车乡一带的哈尼族山寨,是集舞蹈和乐器为一体的哈尼族传统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