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字的小篆写法)
4、歰。读音有两个:
(一)sè。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歰,不滑也。从四止。”王筠《说文释例》:“四止者,两人之足也。上二止倒之,而且反之者,两人相对,则其足趾相向,故倒之;其左、右相反,故反之。苟相顺从,必二人从行矣。今两足牾,是愤争之状也,故不得不滑之意。”
歰也是会意字。会意相对复杂:
从四止,四个止,是两个人的脚,但是“歰”上边的两个脚反过来了,说明两个人脸对脸相对而立,起了争执,互相不让走,所以有不能行义。《玉篇》:“歰,难转也。”本义即不滑润、滞涩。字同澀(涩的繁体)。甲骨文从“二止”或“三止”。《石门颂》有三个止的字形,证明到汉时,“三止”的字形还存在。
(面对面吵架)
本义之外,歰还有其他用法:(1)味苦;涩口。比如:这柿子真歰。《正字通·止部》:“歰,《六书故》:味苦歰亦谓之歰。别作澀。”比如《楚辞·大招》:“四酎并孰,不歰,不歰嗌只。”王逸注称:“言乃醖酿醇酒,四器俱熟,其味甘美,饮之浓滑,入口稍释不苦歰,令人不胃满也。歰,亦作澀。”
(2)口吃或语言文字不流利,不通畅。比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王右军少时甚歰讷。”王羲之小时候是个内向,说话都不顺畅的人。《宋史·勾龙如渊传》:“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歰。”指文章不通顺。
(3)不通畅;不调畅。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歰,《广雅》:‘歰,难也。”《石门颂》里的“道路歰难”即用此义。
(《石门颂》里的歰是三个止)
(二)shà。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翣”。指古代出殡时棺上的羽饰。《周礼·春官·丧祝》:“及圹,说载除饰”汉郑司农注:“周人之葬墙置歰。”唐代陆德明释文:“歰,本亦作翣。”
歰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歰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18,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