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名句的诞生
子曰:“岁1寒,然后知松柏之后2雕3也。”
——子罕·二十七
完全读懂名句
1.岁:一年。2.后:最后。3.雕:同“凋”,凋零。
孔子说:“要到每年天气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与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名句的故事
根据《孔子家语·在厄》记载,孔子应楚昭王的邀请,前往楚国,在半途中,孔子受到陈国官兵的阻挡,不准一行人前往楚国,就地困围他们“绝粮七日”。子路当时也跟孔子一起受困,他对于孔子平时“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却落此下场,深感不满。
孔子便告诉子路:“如果你以为有仁德的人必定会被信赖,那么伯夷、叔齐就不会饿死在首阳山;如果你以为有智能的人必定会被任用,那么比干就不会被剖心;如果你以为尽忠的人必定会获得回报,那么关龙逢就不会被求刑;如果你以为规劝的话必然会被听进去,那么伍子胥就不会被*。”(《孔子家语·在厄》)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譬喻中,不难发现孔子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孔子接着说:“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没有被赏识,与时机有关系,贤明或不贤,与人的才能有关,君子博学有才略却不被君王赏识的人很多,不只有我孔丘一人而已。芝兰生长在森林深处,不会因为没有人欣赏就不散发香气,君子修习道德学问、树立功绩,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志向。
后来孔子脱困,回忆当时情景,便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来表达他心中的感触。清代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阐述:“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意思是说,在政治混乱时,才可以发现君子行为正直,不会随便与人同流合污。如同所谓“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旧唐书·萧璃列传》)。后人则常用“松柏后凋”,比喻一个人品格坚贞,气节高超。
历久弥新说名句
松、竹、梅称岁寒三友,诸多优美的文章诗句,运用了松、竹、梅的元素。梁朝范云的《咏寒松》诗中有:“凌风知劲节,负霜见直心。”诗人便是以“劲节”、“直心”来歌咏寒冬中的松。又例如唐朝张九龄在《感遇》诗中描写:“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其中的“岁寒心”就是指具备松柏一样的性格。
大诗人李太白有一首《古风》,其中有诗句:“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松柏是李白的自喻,桃李指豪门权贵,表示他的个性孤傲正直,很难去附和那些豪门权贵。清朝的郑板桥在《竹石》中,笃定地写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前两句是形容竹子的出身,挺立在高峻山崖中;后两句是说明竹子的生存原则,任凭狂风骤雨,都无法撼动它。以竹子比喻君子,和孔子以松柏比喻君子的意义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