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时节,正值酷暑,烈日炎炎炙烤着大地。这时,来上一杯清凉饮料,既解渴又消暑,正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广府一带人们习惯饮用凉茶来清热解暑,而在潮汕地区,人们则习惯喝“青草水”。
不少潮汕人的夏天都有这么一幕: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或祖母,或是张罗着从田间地头、屋前檐后采摘青草,或是从农贸市场或走街串巷的农民处购进青草,仔细清洗后煎煮成青草水,招呼全家喝上一碗,能起到较好的防暑、解暑作用。
青草是潮汕地区民间对一些鲜草药的统称。自古以来,潮汕民间食用青草药氛围浓厚,一代代潮汕先民通过不断实践,留下了很多验证有效的“验方”,甚至还出现秘不外传的“秘方”。在缺医少药的旧时光里,潮汕青草是医治感冒、中暑、食积、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有效药物,采摘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草药,经过简单煎煮服用即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汕头下蓬草药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一部分年轻群体对传统潮汕草药“简、便、验、廉”的了解越来越少。那么,有哪些简便易得的青草能起到防暑解暑作用?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潮汕草药的消暑作用?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全国名中医专家继承人、汕头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叶镇鹏,“岭南名医”、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邱卫黎等专家。
▍这些青草水饮品防暑很有效
“潮汕地区一直有采用草药来预防保健的习惯,特别是防感冒、防中暑这些验方,它们非常有用,非常值得我们传承。”邱卫黎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曾随父学中医,搜集民间验秘方,师从广东省名中医谢国材教授研习潮汕中草药,除了担任汕头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还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委、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副主委等多个社会任职。
据了解,2021年,汕头市组织编写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训教材时,邱卫黎就担任了《全科医生》系列10册教材的主编。他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临床验证有效的潮汕单方、验方、秘方收集起来,编写成《潮汕裤头方》一书,把中药、潮汕草药带给基层一线的乡村全科医生,为他们帮助群众防病治病、当好人民群众健康“守门员”提供指导。
翻开《潮汕裤头方》,在第一章节,编者就用了3个小节的篇幅,介绍了应对中暑、预防暑热、感暑的25个验方,涉及多样潮汕农村地区常见的草药,如蚶壳草、生莲叶、白花蛇舌草、牛喫埔、淡竹叶等。邱卫黎介绍,这些草药大都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在潮汕地区寻常易得。
“蚶壳草是最好找的,平时的草药市场都有。”邱卫黎说道,蚶壳草、牛契埔都可以煮水服用起防暑、解暑作用,两者可以合用,也可只用一种。另外,比较实用的解暑验方还有莲叶绿豆红糖水、白花蛇舌草绿豆水、冬瓜皮莲叶水、鲜淡竹叶红糖水等,还可以用马缨丹(俗称“臭花”“狗屎花”)的根部煮水,冬瓜皮或西瓜皮熬煮红豆等,都具有较好的解暑作用。
邱卫黎介绍,除了各种青草水外,潮汕先民还流传下一些简单的防暑食疗药膳,其中就包括颇受群众喜欢的绿豆爽、麻叶汤、番薯红糖水。此外,猪肝菜、蚶壳草等也可做成解暑药膳。
当出现较重的中暑症状时,潮汕草药也有治疗妙方。邱卫黎介绍,当出现中暑昏眩、不省人事时,可以直接取用马蹄金、蚶壳草、铺地锦、生莲叶、牛喫埔(全株)等合并捶烂取汁服用,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蕴藏在潮汕草药文化中的智慧
邱卫黎介绍,草药作为医药,是我国中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药材和中药处方,都是经过草药演变而来。无论是取材还是治疗应用,草药都极为方便、简易,同时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因而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叶镇鹏也指出,潮汕草药文化充满着潮汕先民的智慧。他介绍,潮汕地处炎热南方,又是沿海地区,夏天时暑气夹杂着湿气,变成暑湿。“潮汕先民非常聪明,老百姓筛选出来的这些配方,除了解暑之外往往还能利湿,这些方子都符合中医的理论依据,很有医学道理。”叶镇鹏以常见的莲叶绿豆冬瓜汤举例说明:莲叶具有清热解暑作用,冬瓜、绿豆也能清热利水,加入红糖会使口感更好,整体搭配很恰当。
他指出,这些用到解暑、消暑的草药,都是潮汕先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反复使用证实有效的。它们大多性寒凉、能清热去湿,正好对应潮汕暑夹湿的地域特色。即使其中部分在传统中医药中并未入药,如新鲜的淡竹叶、“鸭舌红”(目前仍未明确学名)等,但它们在民间得到广泛应用,确实具有解暑作用。
叶镇鹏提醒,虽然一些潮汕草药具有较好的解暑作用,但作为一种药物,也应避免滥服乱服。“饮用解暑青草水切忌盲目跟风!”他说道,解暑青草水更适合室外高温作业或身体热盛人群,长时间处于空调房的办公族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如果盲目饮用过多解暑青草水,反倒容易伤及身体阳气,引起脾胃虚寒,出现肚子胀或拉肚子。身体平素虚弱、气虚阳虚的人,特别是脾胃虚寒或脾肾虚寒人群,同样不适合饮用解暑青草水,摄入这些过于寒凉的药汤会让本就虚寒的身体受到伤害。另外,对于所有人而言,还应注意避免胡喝滥服,切忌过量饮用青草药水。
▍草药文化衰落应引起重视
据了解,潮汕草药大多生长在农村地区的屋前檐后、菜园田垄、果林山坡或溪流周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部分农村群众涌入城市的同时也慢慢忘记了草药文化;一些原来草药生长的田野建起了高楼,青草生长的环境也受到一定影响。邱卫黎坦言,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医学冲击,很多原来的草药园都逐渐消失了,需要重建才能规范种植。
“以前民间有很多‘老药公’,每天挑着箩筐,采药后走街串巷叫卖。”叶镇鹏说道,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更加看重经济效益,深入乡村山区采药的辛劳,加之采集难度的加剧,以及采药带来的微薄收入等因素,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接手从事这一行业。
在说起潮汕草药文化出现衰落迹象时,邱卫黎介绍,他的家族远亲曾有一张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秘方,效果很好,吸引澄海一带很多群众前去求医,但由于各种原因这张秘方最终没有传承下来,为此他感到十分可惜。特别地,他在全科医疗、肿瘤治疗等临床实践上,也体会到传统中医药、草药在一些情形下拥有的优势。所以,他竭尽全力收集潮汕民间的草药验方、秘方,希望能推动潮汕草药的保留与传承,甚至是能发扬光大,让更多潮汕人受益。
邱卫黎主编了多本潮汕中草药工具书。彭深 摄
他介绍,在担任《全科医生》系列乡村振兴实用人才教材主编时,就提倡把中西医结合的理念融入其中,特地修编了《潮汕裤头方》一书,把几十年来收集的以前民间赤脚医生使用的草药验方进行整理,把潮汕先民多人多年积累的草药智慧传承下去。
叶镇鹏指出,潮汕青草药在民间的流通应用,目前仍缺乏清晰明确的管理指导部门;青草医生也缺乏系统规范的知识培训与考核。“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制订一些规定,甚至是利用经济特区的立法权来保护潮汕草药,规范人员培训。”他说道,接下来,汕头市中医药学会将联结起更多的中医医生和中医爱好者,致力于潮汕草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人领略到潮汕草药的魅力,让更多民众受到潮汕草药的救治便利。
■记者观察
从广府凉茶中,潮汕青草水能学到什么?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广告界一个经典案例。曾经,广府凉茶以这句简单的广告词“开疆拓土”,从原来只流行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饮品,发展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饮料,让广府凉茶成为广东的一张鲜明标签。
同样是因地制宜的中草药食疗饮品,广府凉茶成功的背后,是否值得潮汕青草水借鉴呢?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
凉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化部门对凉茶的定义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它有特定的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既无剂量限制,也无需医生指导。”
从定义来看,潮汕青草水属于凉茶的范畴。但是,从文化认同、知名度、衍生产业等角度,民众在潜意识上较少直接将潮汕青草水认为是凉茶的其中一种,常常会用狭义的“广府凉茶”与潮汕青草水作区别。窃以为,潮汕青草水要传承下去,就需要抛却地域文化的差异成见,“抱”上凉茶的“大腿”,吸取凉茶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上的宝贵经验。
记者梳理发现,凉茶早在2005年就被认定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2017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年被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2019被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通过汕头市文化馆网站检索查询全市的非遗项目时,却发现目前尚未有任何潮汕青草药饮品相关的项目入选。甚至于,随着城市化进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对潮汕青草药闻所未闻。很多潮汕人儿时记忆里“阿嬷煮青草水”的场景,渐渐地也消失了。很显然,在对潮汕草药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上,汕头确实“慢了一拍”!
在与时俱进探索饮品口感、贮存等的改良提升方面,潮汕青草水也需要向广府凉茶充分借鉴学习。我们熟悉的王老吉、邓老凉茶、黄振龙、徐其修等凉茶品牌,都实现了从现煮饮品向包装饮料制品的跨越,解决了饮品质量、包装、贮存等问题,让人们跨越季节、地域依旧可以饮到凉茶。这背后,需要从食品药品安全性、稳定性等多角度持续攻坚科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关注的,正是培育愿意去挖掘、探索潮汕青草水传承发展的科研团队,更需要培育能与之匹配的产业发展空间。
而科研和产业的前提,正是潮汕人——特别是潮汕年轻人自己对草药文化的认同与重视,不再视若弃履,而是在传承和发扬中感受潮汕草药的魅力和独特的食疗药用价值。
当前,汕头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在医养结合的理念下,潮汕草药大可作为。我们期待,潮汕草药文化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我们期待,有朝一日她也能像侨批、工夫茶一样,成为刻在潮汕人DNA里的文化烙印。
南方 记者 彭深 实习生 林楷彬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