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智慧能源业务营收高速增长,高燃料成本导致盈利承压。2020 年以来,公司提出以 生物质热电联产为核心业务的综合智慧能源管理业务作为公司未来大力发展的方向,综合智慧 能源业务营收规模逐年上升。2022 年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实现营收 1.44 亿元,同比增长 17%。与此同时,受到燃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综合智慧能源业务近年盈利能力承压,2022 年毛 利率-21.25%,同比下降 9.9pct。
携国资积极布局共享储能领域。2022 年 9 月,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旗下上海融和元储能 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强强联手布局储能领域。其中,公司将发挥自身 地缘优势、社会资源以及生产制造能力;融和元储发挥其在储能领域投资开发、技术研发、生 产制造及运营服务能力。公司拥有哈尔滨和沈阳的两大生产基地,具有完备的生产设备和制造 体系,同时结合自身与融和元储在储能领域的技术研发经验,将加速形成储能设备生产制造能 力。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储能项目落地,2022 年 9 月,公司泰来独立储能电站 200MW/400MWh 智慧能源项目完成项目备案,该项目将加快公司储能产业布局,拓展虚拟电厂项目建设。
四、公司财务分析业务结构优化,新能源发电业务占比提升。近两年来,公司重点发力发电业务,该业务 收入和毛利占比从 2020 年的 12.98%、29.70%跃升至 2022 年的 37.61%和 64.16%,同时毛利率 持续在 60%以上,已成为公司业绩主要动能。相比之下,EPC 业务自 2020 年以来受疫情及产业 链价格波动影响,占营收的比重大幅降低。智能装备制造业务作为公司原主营业务,占营收的 比重相对稳定。
业务结构优化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发电领域带动了业务结构性 优化,同时叠加新能源发电、EPC等业务高效协同,促进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从2018年的27.58%、 4.43%提升至 2023 年 Q1 的 35.98%、12.57%。公司后续重点发力新能源发电业务,其营收占比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后续整体毛利率、净利率仍将持续提升。
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财务费用与管理费用占比较高。公司期间费用公司期间费用 率从 2020 年的 17.7%上升至 2023 年 Q1 的近 28%。具体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近 年来较为稳定,期间费用率上升主要是财务费用率上涨较快,主要是由于公司新能源业务扩张 导致长期借款以及融资租赁的增长。2022 年以来公司加强与银行及融资租赁公司等融资机构 的合作,新项目通过竞标方式选择综合成本较低的银行进行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对原有新能源 项目通过银行融资置换的方式或直接降低原有融资租赁成本的方式实现降本增效,预计公司未 来财务费用将显著降低。
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收益质量较强。由于公司新能源业务大幅扩张带来融资规模的增 长,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从 2018 年 48%攀升至 2020 年的 65%,近两年随着公司优化资产结构, 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2020 年以来新能源项目补贴回款周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 下降,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应收国家电网电费账面价值 6.24 亿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 46.86%, 预计补贴回款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财务费用率。后期随着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加速回款,同时配合资产结构的优化、可转债转股,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有望改善。最近 5 年平均经营性现 金流净额为 2.97 亿元,平均净利润为 1.1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明显高于净利润,体现了 优秀的收益质量。
五、盈利预测(1)可再生能源发电:十四五期间,公司通过自持和合作方式保持每年 200MW 以上电站 增量,预计在期末持有权益容量 2000MW,同时依托优异的全流程管理能力,保持稳定的利润 率。预计 2023-2025 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 27%、15%、15%,毛利率分别为 67.11%、67.11%、65%;
(2)智能装配制造:智能装备业务订单稳增,业务稳健经营。预计 2023-2025 年营收增 长率分别为 10%、5%、5%,毛利率分别为 21.55%、21.55%、20%;
(3)新能源工程:预计工程业务营收小幅增长。预计 2023-2025 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 5%、 3%、2%,毛利率分别为 21.02%、21.02%、20%;
(4)综合智慧能源:依托当地丰富资源,继续开拓生物质项目,且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回 升。预计 2023-2025 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 10%、8%、6%,毛利率分别为 0%、2%、5%;
(5)预计公司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及持续控费的情况下,期间费用率将逐步下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