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长和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新兴的网课教学模式?本期“复学‘心’微课”从学生心理认知角度,为大家解析网课教学火爆背后,学校和家庭教育应反思的一些问题。
上网课好,回到课堂没精神!
可能是孩子心理的一种逃避
最近开学了,有学生反馈,居家时报了校外网络课程,感觉比自己学校老师讲得更有效果,现在复学回到课堂,提不起精神,出现厌学情绪。
深入了解发现,出现上课提不起精神和厌学的学生,并不是上网课之后才有的,而是早已有之,这些孩子抵制课堂教学的真正原因不是网课能给自己更好的成绩,而是网课这种形式可以让自己远离某种不想面对的情境。
心理学认为,要想让一个人把某种行为坚持下去,需要让这个人在此行为上获得成就感。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总是被骂,那他很快就想放弃、选择逃避;如果总是被鼓励且能觉察到自己在慢慢进步,那么他就会坚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反馈的网课效果更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逃避手段。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有效?不妨听听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怎么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家长和老师应当明白,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绩,不是灌输多少知识,而是激发他内心潜藏的天赋,养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成长,这便是“点燃火焰”。
有些孩子喜欢网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网课教师为孩子“点燃了火焰”,这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过程,孩子从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而不是痛苦和指责。但请注意,如果家长的焦虑情绪没有被有效疏导和遏制,刚刚点燃的火焰很容易被熄灭。常常有家长问应如何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一般建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平衡,如果孩子接受的是“蒙台梭利式”放飞自我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妨辅助较严格的规则约束;如果孩子接受的是军事化管理的严苛模式,家庭不妨辅助温情的养育理念。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贬低指责,回家再被家长追加强化,孩子就真的想要逃离学习这个模块了。
所以,教育的形式并不是重点,科学的教育理念配合正确的心理学认知,无论网课还是学校课堂教学都能起到满意的效果,关键是理解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一个人的成长而不是赢过他人。
决定教育效果好坏的不是网络教育,也不是课堂教育,而是一切可以“点燃火焰”的行为。优秀或成功的父母,应当是一个精进的自我“修行者”,能不断地看到和修正自己的不足,和孩子互相促进,而不是仅仅要求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良师和益友,培养出孩子独立、完善的人格,朝着正向的生命品质和维度提升,这才是好的教育。(丁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