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在不同的年龄来唱,会赋予它不一样的情感,而同一首诗,在不同的年龄读来,又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触。正如这首人人都曾烂记于心的‘小学必背古诗’,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雪花飘飘,山上没有飞鸟,路上没有行人,只有江面孤舟上,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爷爷在独自钓鱼。温暖慈祥的老爷爷,总是会带来无边疼爱的依靠。
年少时读来,大体都是这样一幅干净、纯粹、美如画的意境吧,正如那时的年纪,眼中的世界处处安稳美好,只顾简单、快乐、无忧虑地长大便好。
如今再读呢,当你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的依靠,再到自己成为别人的依靠,又会读出什么样的味道?是心头涌来满满的思绪无以言表?还是趣味清欢?天地肃*?或是清寂孤傲?
是的,群山万岭中没有鸟过的踪影,万千小道上也没有行人足迹,浩瀚无边、死寂般的孤独汹涌而来,夹杂着冷裂冰锋般的锐气,像是要瞬间把孤舟单影吞没一样的险境,可独自在冷风飘雪的江面上垂钓的渔翁,却执意巍然不动。
渔翁啊渔翁,你这孤傲的自伤和独守的坚强到底在诉说什么?
二十个字的千万孤独,
是英雄末路的孤愤与哀愁。
还是历史长河中的经久弥新。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所写。柳宗元祖籍河东,出生于京都长安的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杰出*物,诗文成就难分轩轾,并称“韩柳”。
因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柳宗元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著有《柳河东集》《天说》等。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参加了王叔文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一次震动全国、利国利民的进步运动,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加贬为南荒之地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这所谓的司马,实际上是无实权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连他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栖身于和尚庙——永兴寺里。
被贬到永州后的柳宗元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压抑,但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打倒,反而是他积极面世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促使他在此期间写下了《永州八记》等大量著作,同时有了这首借描绘纯洁寂静的山林,歌咏出世隐居的渔翁,来喻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志趣的《江雪》。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透过诗中的孤独深刻感受到二层含义:- 一是清晰的失意明志
用幽静寒冷的山林中,没有一只飞鸟、一个行人,浩瀚无边的死寂,来暗喻当时永贞革新失败以后,屡遭打击迫害,自己被贬到荒凉的永州,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的孤独境遇。
但自己在此厄运中的不屈不挠,就像眼前这个陷入幽冷清寒的境地之中,在千山万径的人世间孤苦伶仃的老渔翁一样:
虽深陷绝境而不悔初心, 虽历冰雪苦寒而不改本志。
此起彼伏的人生里,我们也常遭遇生活的困顿,也会拼了命的努力仍被现实抛弃,也曾在进军山顶时跌落谷底,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物欲遍地、急功近利、涛涛汹涌的奔流中,保持初心和坚定不移的志向不言弃?
世界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害和天花,二十六岁,又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更是挫折连连,可逆境如此,他却依然坚守住初心和志向,用顽强的意志与命运相博,最终成就了乐曲创作上的伟大成就。
可见真正的强者,从来不因幸运而欣喜,亦不因厄运而退缩,他们总是善于在荆棘重重的阻碍中硬生生走出一条路来,奔向那属于自己独有的光芒。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黑很冷只是因为太过年轻,错把每一次挑战当作人生的终点来看待,殊不知春天就埋藏在凋落的枯叶里,而枯叶化作春泥,漫长寒冬的覆盖才是最佳养分,也是必经的过程。
往后余生,我们还会面对很多的人情冷暖或世态炎凉,难免会有慌张难过的时候,受伤流泪的时候,孤独彷徨的时候,甚至迷茫到觉得过不去的时候,愿这首小诗总能浮现在脑海,带着我们找回初心和本志,像渔翁一样砥砺前行。
- 二是没有选择的自强不息
实际上柳宗元在被贬永州的十年里,经受了种种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生活的磨难和无情的大火打击,但他用一句话:“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明确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
于是选择在这个远离尘世、寂静空无的世界里,忘却俗世里一切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以物我两忘的清欢,换取明净和空灵。正好借此,像寒江垂钓的渔翁一样,在冰天雪地里磨炼自己:
承常人不能承之重, 品常人不愿品之孤, 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所以当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又有何畏,又有何急?但凡一切不能夺走生命的东西,再深的绝望也该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不是吗,熟知里头藏着怎么样的大成名就。
在大多数我们回头来看的时候,往往会发现那些曾经失去的心痛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重要、不可或缺,反而是失去它们才使我们腾出更多的心空来承载更加美好的后来,那又为何不学着放下的智慧享受明净和空灵。
何况若真的期待功成名就,想想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难说不想说一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吗?
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改革家海伦·凯勒自幼失去听觉与视觉,这对常人来说是不可想象及无法忍受的痛苦,而她却承受着常人不能承之重,以永不言弃的信念顽强地战胜了“绝境”,不仅学会了说话,还通过手指掌握了5种文字,并在24岁时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此后更是一路开挂创下了无数奇迹,以柔弱的身躯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世界聋人、盲人的慈善事业中,并写下众多影响聋人、盲人,甚至身体健全之人的文学作品,其中她的自传《我生命的故事》更是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并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可见我们始终要相信: 只有熬过黑夜的漫长, 才能看见希望的曙光。
二十个字的小诗,满满的孤独感背后,原来蕴含着深深的大意,愿我的解读与视角能够带来温暖,解你所需。也愿有那么一天,当你成为强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时,依然记得这首伴你走过千万孤独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