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清朝大门被英国枪炮彻底轰开了。
国人们终于看到了外面那凶险又灿烂的世界。
此时的徐寿,还在搜寻各种西方科技的书,捣鼓各种工艺品。
就凭着这股毅力,他也小有名气了,就连曾国藩都有所耳闻。
可惜徐寿有点不幸,太平天国打过来的时候,他的肩膀被砍了一大刀,大儿子也落下了终生残疾。
在混乱的世道中,徐寿听闻洋务派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心想:“哎,我的机会来了!”
44岁的徐寿兴冲冲地离开家乡,带着作品跑去安庆内军械所,面试官是曾国藩。

曾国藩其实早就听闻徐寿的事迹了。
但徐寿毕竟不是“科举出身”,所以曾国藩只是酌量录用,让他担任技术部的试用工。
巧得很,知己华蘅芳也在。
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清廷表示无可奈何,因为清军水师用的还是帆浆船。
于是,为了争口气,大家一致定下了目标:我们要自己造出蒸汽轮船。

定计划容易,实施计划难!
当时的中国,模具、机床、工具,应有尽无。
别说蒸汽轮船,就连一台蒸汽机都造不出来。
但徐寿凭着几十年的信念,领下了这“从零开始”的活。
他搜寻各种资料,在一大堆资料中,只有那本《博物新编》,有蒸汽机的图样,他描摹了下来。
然后又跑到停泊在江边的一艘外国轮船上研究了一整天,回来就干。
没有螺丝,没有活塞,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拿着矬子一点点造。
3个月后,作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的蒸汽机,居然被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