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由于市民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散曲和杂剧成为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杂剧作家和作品,而王实甫与他所写的《西厢记》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对后世的文学,包括《红楼梦》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但奇怪的是,王实甫虽然凭借着《西厢记》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却并没有别列入元曲四大家,这是为什么呢?
王实甫,名德信,是元代大都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曾在朝为官,而父亲还曾经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有着累累战功。作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有许多的代表作品,除了最著名的《西厢记》以外,还有《丽春堂》、《芙蓉亭》、《破窑记》等约十四种杂剧,每一部都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戏曲价值。而王实甫确实也与元代另一位我们很熟悉的戏曲作家关汉卿齐名,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仰。
但正如我们知道的一样,后人在列“元曲四大家”时,却并没有将王实甫列入其中,今天我们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一般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这四位,其中关汉卿的代表作为《窦娥冤》,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都是元杂剧之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作品。王实甫进不了“元曲四大家”,既与这种提法的缘起有关,又有他本身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有关。
首次将关、白、马、郑四人并提的,是元代的著名曲评家周德清。他最初将这四个人一起提及,是因为他认为这四位的创作有着共同的特点,认为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语言文字和音韵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而且有着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思想内涵,能期待明显的社会功用。所以他最初将四人列在一处,并不是以他们的作品成就、文学地位为依据的,而是以他们创造中的共同点为依据进行的总结,因此虽然王实甫文学实力并不比这四位要差,但依然没有被列入其中。第二个原因是最重要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宣扬的是自由恋爱和冲破封建思想礼教的枷锁,这种思想内核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十分具有前瞻性,也是对主流思想文学的一种大挑战。而周德清本人是个坚定的“封建文化卫道士”,对王实甫在作品中赤裸裸的新观念自然是处于对立面的,所以王实甫没有入列也在情理之中。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王实甫在创作杂剧时,喜欢用一些比较优美华丽的词句,有着十分直白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于当时的许多人来说,这本书与主流并不契合,所以收到的推广也就更少了。
但不管怎么说,王实甫与他的《西厢记》确实是我国文学史、戏剧史上璀璨的明珠,他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新思想,虽然在当时与主流相悖,但是却也是思想解放、进步的一颗信号、一次启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