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非常有哲理的一首诗,9首袁枚经典小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4 20:05:45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袁枚非常有哲理的一首诗,9首袁枚经典小诗(1)

袁枚,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赋得因风想玉珂》,所吟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袁枚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33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清朝诗人的作品已经近乎于白话文,加上大多不会引用典故,诗意自然就比较好理解,尽管这一时期的诗歌被后世很多评论家认为:失去了韵味!不过,袁枚的很多作品又是别具一格,有一些还收录进小学课本里,例如《所见》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了大家最为熟悉的一首古诗。

袁枚非常有哲理的一首诗,9首袁枚经典小诗(2)

袁枚的诗虽然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却写得极富诗意,只是那么寥寥数语,便把一件普通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这也正是袁枚最具有特色的一个地方。

再例如这首《山行杂咏》,同样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通篇也是那么信手拈来,但却依旧充满了诗情画意,所以这样的作品,也最具有独特的性,人们一读便能够记住。

《山行杂咏》

清代: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

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

不信前头有路行。

有一天,袁枚独自出门游玩,见到山中秀丽景色,于是有感而发,从而创作出这么一首有趣的诗。这样的诗作可能在唐朝和宋朝很多,在清朝却不多见,短短4句28字,美得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


诗题云“山行”,诗前两句“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即如同一路移动的电影镜头,在山路行进史反映所见所感。

袁枚非常有哲理的一首诗,9首袁枚经典小诗(3)

首句“十里崎岖半里平”,表面上看是客观、静止地写山路,实际上于“十里”、“半里”的数字变化中正暗寓一路。山行”之意,此乃以静显动。


而“十里崎岖”与“半里平”的相互对比,又隐含诗人对此地山路多坎坷而少平坦的新奇感。


这里的“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大致感觉而已。脚下山路不平,眼前则峰峦重重。

次句“一峰才送一峰迎”又将山峰拟人化。此地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而“迎”与“送”衔接之紧,又生动逼真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迭嶂之中那应接不暇的感受。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诗人对脚下征途与眼前障碍的局部地理环境之感受;那么。后两旬则是进而表现山行的整体地理环境的体验。


此时,诗人仿佛一分为二:一个袁枚仍在山中苦苦寻找路的尽头,而另一个袁枚则已跳出群峰而凌空俯视,只见重重青山仍然如同层层蚕茧将“人”四周包“裹’’住,无法冲出,以至不相信还有出路。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这两句反映的是诗人“山行”时久不见平川的郁闷心态,但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本诗的妙处。惟有化大为小,才更能恰切地表达诗人于“山行”时的憋气不舒的感受。

袁枚非常有哲理的一首诗,9首袁枚经典小诗(4)

袁枚的很多诗都是充满了哲理,而在这首《山行杂咏》中,诗人正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不仅描写了山中的美景,以及自己所见之物,同时也正是通过山中的风景,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这也正是此诗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地方,而我们从这么一小短简的诗作中,那也是最是能够学到东西,也能够明白很多的大道理。

(来源:迷上诗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