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上至庙堂之高,下到江湖之远,都有传统文化的身影。我们除了有唐诗宋词的绚烂,更有传承自民间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往往以俗语和民间习惯的方式流传下来。
就像老祖宗说的“蛇鼠狗见之愁,夜猫啼恐不吉”的老话,其中就蕴藏着老祖宗的风俗习惯。
古人因为对自然界的了解有限,所以很多东西他们不明所以,只能以“吉”“凶”来解释自己的所见。
就比如说,老祖宗认为见到了蛇,有时候是一种不好的事情。有些地方的人,还认为如果在家里见到了蛇,那一定不能够告诉家主。甚至有人还会,在遇到蛇之后,点香烛、祭祀,来除晦气。人们在遇到已经死了的蛇时,还会将它埋葬,说是这样就好比是拜了菩萨。
人们在除了对蛇有敬畏之感外,还会对老鼠心存敬畏。有些地方认为,老鼠居住在地下,而且通常是在夜间活动,这样的动物,往往能够通鬼神。有些地方的人,还忌见到老鼠跌倒。他们认为见到老鼠跌倒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预兆。所以,人们会在见到老鼠跌倒之后,去乡亲、邻居家里讨一些白米,人们说这是“百家米”,吃了之后便能够消灾解难。
有很多人在家里都是养狗的,而狗作为家畜之一,随处可见,那么为什么老祖宗说见狗不好呢?
其实古人这里所说的是,见到了狗哭不好。在古人眼中,动物往往有着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有人用黑狗血、鸡血来驱邪。于是,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狗也拥有着看透阴阳的功能。狗哭必然是见到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受到了惊吓,所以才会哭。甚至,人们还认为“狗作揖”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老祖宗还有“狗褪毛,先净褪,发大水;先褪腰,油饼火烧吃一遭;先褪锭,主人幸;先褪头,主人愁。”的说法。
人们除了对看见动物会有所忌讳之外,甚至听到一些动物的叫声也会有所避讳,“夜猫啼恐不吉”就是其中一种。
猫头鹰是因为其夜间出没的特性,再加上晚上眼睛会发光,而且叫声也非常吓人。所以,人们对猫头鹰唯恐避之不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景公就对猫头鹰的叫声非常厌恶。清代还有一种风俗,人们在听到了猫头鹰的叫声之后,需要向着猫头鹰连吐十三口唾液才行。
人们之所以会对这些动物有所禁忌,其实还是源自于对大自然的了解有限。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很多地方的人,却不认为见到这些东西是不吉利的象征。相反,他们认为见到蛇是一种非常好的事情,还称他们为“家龙”、“天龙”等。有些地方的人,还认为“狗来富”,说有狗到家是一种非常吉利的象征。
追根究底,老祖宗的这些讲究,其实都是因为对大自然的敬畏,虽然有些讲究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比较愚昧的,但这些讲究也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