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武松到底喜爱过潘金莲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接下来百味就给朋友们分析一下:
第一、武松初见潘金莲,看到如此貌美如花的嫂嫂,突然眼前就一亮,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了爱慕的意思,这和潘金莲初见武松时也是一样的。
常言道“秀色可餐”,武松初见妩媚妖娆的金莲并不反感,而不反感就表示有可能是好感。
第二、武松当晚就在哥哥家里住下,过了数日,又取出一匹彩色绸缎送与嫂嫂金莲做衣裳。
那么,武松既然知道潘金莲对自己有不良的企图,但并没有立即离开,可见在武松心里,对嫂子金莲还是些许依恋的。
第三、当县里有人请武松吃饭时,刚开始武松答应了,但是后来却推辞了。
为什么呢?男人在外面吃吃喝喝不也是很正常吗?武松又为何要推脱?说明他心里也在惦记着一个人在家的嫂子金莲。
第四、雪天饮酒一幕,武松和金莲对饮,你来我往,情人气氛十足,估计这一幕,也许会时常的在武松梦里出现。
还有,酒席之中潘金莲一直在引诱武松,假如武松非常反感,完全可以扭头就走、甩袖离去。
但武松并没有走,也没有反对,当金莲给自己筛酒,自己喝完了,竟还给金莲还筛了一杯酒。
这样一男一女之间你来我往,叔嫂关系已经明显淡化成为了男女关系。
虽然武松心中知晓了八九分,明知嫂子金莲在撩拨挑逗自己,但也只顾把头来低,这算不算是羞涩?或是期待?或是忍耐?亦或是顾及颜面?都很难讲。
第五、武松在面对着潘金莲的调戏不懂拒绝,不仅不拒绝,反而还沉默不语。
而接下来潘金莲,抢过武松手里的火箸,告诉他“你不会拨火,我来吧。”
两个人的手亲密接触后,火盆的火旺了很多,眼里的金莲也妖娆了很多,武松也燥热了很多,此时的武松就要破防了,为何他还不走?
第六、最后当武大郎被奸夫淫妇害死之后,武松怒*潘金莲的时候,双目通红,眼中满含泪花,举起来的刀子,却迟迟不肯动手。
从中不难看出,武松对潘金莲也是有着满满的不舍和爱意。
所以,细节见真情,从上述六个细节来看,武松还是蛮喜欢潘金莲的。
如果武松心中对潘金莲不曾动情,哪里还会到等到潘金莲连续挑逗,以至于后来直接大胆表白?
如果武松不是一再默认,甚至迎合潘金莲,而金莲又怎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深陷情网。
也正是因为潘金莲对武松有爱,武松对潘金莲有情,两人才会独处一室,对饮调情。
百味认为,只是因为潘金莲阶梯式的递进前行,心思急了一点,步子也大了一点。
让武松在爱的迷醉中猛然警醒,意识到自己即将破防,即将成为千夫所指、万人痛骂的罪人。
毕竟在那个年代,如果没有循序渐进的感情推进,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可能直接就往男人身上扑呢?
就算后来潘金莲出轨西门庆,勾搭成奸,也是在王婆的精心谋划之下才成功的。
就在刹那间,武松心中对兄长的愧疚铺满整个心头,而对潘金莲的百般柔情,却去潮水般退却,剩下的只是震怒和愧疚。
武松内心挣扎不几,对自己迷醉多情的嫂子金莲,竟发展到如此地步感到震惊,也为自己背叛养育自己的兄长而深感愧疚。
理智明确的告诫武松,长嫂如母、绝不可戏,此时武松的戒心倍增,直至八、九分焦躁。
此时的武松,与其说是在警戒潘金莲,不如说是警戒自己的沉沦。
虽然潘金莲在整场试探中很有层次,但很明显还是操之过急了。
而武松拒绝是对的,但他到底是个粗人,不懂得风月,更不懂的拒绝女人方式和方法。
有人说,如果金莲再有点耐心,再施展些手腕,或许就把武松成功勾搭到手了。
也有人说,如果金莲裹个浴袍出来,挑逗武松上钩,或是装作喝醉,瘫软在武松怀里哭。
有句话说得好,叫“酒壮怂人胆,酒色不分家”,三杯酒下肚,平时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儿,此时也都敢了,还可以将一切过失都推给醉酒。
要知道,在酒精的刺激下,人往往最容易放纵,也更容易为爱鼓掌。
结语:若干年后的武松遁入空门,看透了世间的一切,也开始反思他这一生何为对、何为错?
武松最终才明白,当初嫂子金莲内心有多么痛苦,以及遭受的各种不公。
也许武松会想:若是自己当时换一种方式,来应对嫂子的示爱,那种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家破人亡。
不过,在百味看来,即使潘金莲再有耐心、再有手段,打虎英雄武二郎也绝不会乖乖就范。
而武松也永远是她想得也得不到的男人,因为武松是一个忠义耿直的汉子,之所以与嫂子金莲亲近,就是因为他心中敬重自己的兄嫂,并且希望自己的哥哥幸福。
武松是一个懂礼仪、知廉耻的人,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他心中是最清楚不过的。
同样,武松绝不是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有底线的人,所以,无论潘金莲怎样挑逗引诱,武松都绝不会被她勾搭到手的。
《郑重声明:笔者全部作品已开启全网维权,未经笔者允许,如有侵权、搬运、盗用者,请立即停止使用,否则必将采取法律措施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