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分离会怎么样,怎么和孩子分离最容易接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6 13:46:54

妈妈对孩子来说,就是独一无二专属的存在。

从宝宝出生开始,就算是他们什么技能都不掌握,但他们可以吸吮喝奶,把他们放在妈妈的怀中,焦虑不安的情绪就可以得到安抚和镇定。

和孩子分离会怎么样,怎么和孩子分离最容易接受(1)

并且,虽然母乳喂养的频率不断增加,孩子和妈妈的依恋关系会飞速发展,这可不单单能用有奶便是娘的思想解释,而是孩子对妈妈的专属依恋。

孩子长期和妈妈分开会怎样,猴子实验揭开残忍真相

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会时时刻刻和宝宝呆在一起,有些是因为妈妈骨子里就不喜欢孩子,怎么看都不能喜欢上孩子。有些是因为妈妈工作原因,不得不和孩子分开。

甚至有些妈妈只管生不管养,孩子一出生就直接扔给了家里的长辈,只有喂奶的时候出现,甚至会直接让孩子选择奶粉喂养,尽可能减少和孩子的互动和交往。

和孩子分离会怎么样,怎么和孩子分离最容易接受(2)

实际上,妈妈对宝宝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不要觉得他们还小,什么都不懂,就可以无视他们的感受,任凭成人的想法对待他们。其中曾经做过的猴子实验,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猴子实验打破有奶就是娘的固定思维

在实验之前,科学家设置了变量条件,在同一空间中,放置两个不同的道具作为母猴的替代品,其中一个是用铁丝打造的,可以为小猴提供源源不断的奶水。另一个是用毛绒布料制作的,外形和质感和真正的母猴非常相似,但无法为小猴提供奶水。

环境布置好了之后,将一直刚出生不久的小猴放了进去。小猴劲直地选择了毛绒猴,紧紧地抱住这个假妈妈,只有在它饿得受不了的时候,才会走向铁丝猴,喝过了奶之后马上回到毛绒猴那里。

和孩子分离会怎么样,怎么和孩子分离最容易接受(3)

当小猴出现这样的举动,其实并不让科学家感到意外。小猴做出选择的依据和思维方式没有关系,完全是和生理需求有关,在小猴的心中,安全感要比饱腹感更重要一些。

实验升级,小猴对妈妈的需求要比我们想象中大很多

随后,科学家只将毛绒猴取走,当小猴发现自己认定的妈妈不见之后,变得惊慌失措,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但就是在这种极度恐慌的状态下,它也乜有选择铁丝猴,而是蜷缩成一团,就好像是在母猴的怀抱中一般。

但这不是结束,科学家又制造了一些噪音和惊吓,把小猴吓得乱跑乱叫,即便如此,他始终都没有靠近铁丝猴,等到实验结束之后,科学家把毛绒猴放了回去,小猴看见妈妈回来了,马上紧紧抱住毛绒猴很难把她们分开了。

和孩子分离会怎么样,怎么和孩子分离最容易接受(4)

这个举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只要是小猴认定的妈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也不会轻易投入其他猴的怀抱,这种针对妈妈的忠诚感是多么令人动容?

妈妈对宝宝的陪伴,看似很普通,却很奢侈

1岁半的时候,宝宝会产生分离焦虑

等到宝宝1岁半的时候,一些妈妈就会明显感觉到,宝宝特别粘人,只要自己一分钟不在宝宝的身边,他们就会大哭大闹起来。自己完全没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虽然很多妈妈在无奈抱怨着,但这样的表现正是标志了孩子的大脑开始发展了。对周围产生了初步的印象,会因为不熟悉而产生恐惧,会因为想要了解外界,而需要妈妈的支持和陪伴。反而是那些对妈妈没啥感觉的宝宝,妈妈应该多注意一下宝宝的大脑发育。

和孩子分离会怎么样,怎么和孩子分离最容易接受(5)

宝宝需要妈妈的时间很有限

宝宝和妈妈朝夕相处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宝宝的成长没有在妈妈的见证下发生?就算是时间再长,也不会超过3年的,也就是宝宝进入幼儿园学习的时候。

当他的世界中不再只有妈妈存在的时候,他们对妈妈的需求就开始走了下坡路,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同学,妈妈再想让宝宝回到当自己小尾巴的时光,就已经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了。

今日小结:

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吗?你重视孩子的感受吗?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