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逻辑来说,母亲十月怀胎,还要承受着分娩的痛苦和风险,在生孩子的问题上,一定是母亲最遭罪的,但是为什么孩子没有随母亲的姓还要随父亲的姓呢?
这个问题,在婚姻法第22条中提出了明确的说法: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因为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孩子到底想跟谁的姓,需要父母在一起商定。
看到这里,我想,伙伴们现在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为什么子孙后代一般都要从父姓?有什么由来吗?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石器时代时的母系社会开始说了。
姓最早是随母亲的,也就是在母系社会。“姓,从女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都是由母亲生下来的,也就是女性所生的。所以,古时候最早的一批姓都是“从女作”,也就是以“女”字作为偏旁的姓。比如:姬、姒、姚、嬴、姜等等姓。所以,姓的由来是母系社会得来的,这表示同出一个母系氏族的血缘符号。
那么又是什么时候,孩子不从母姓,而改为从父姓了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到了父系社会,由于人口的繁衍,使得原有的部落又分化出了若*新部落,而这些新的部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部落,就在原有姓的后面取了氏,而这些有了氏的小部落又分化出了更多的小部落,这样,氏就越来越多了。所以姓是用来区别是不是同部落的人结婚用的,而氏则是当时用来区别贵贱的。氏主要起源是以封地、居住地和祖先来命名的。一个姓可以有多个氏,比如嬴姓分为黄、秦、赵等等氏。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一了。
在炎帝和黄帝时期,还都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但是当时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由男人来维护本部落的安全与统治,就是男人说了算的时代。所以,在父系社会出现的产物一定要由强势的一方来制定它的规则,所以从部落时代一直到后面王朝时代,都是父系社会,几千年的思维定式,造成了人们打心底里认同了这个规则,所以女人生的孩子,还要随着男人的姓,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也算是一个规矩,但是不能成为法治。
婚礼人礼婚 俗世论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