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
中华姓氏中,90%以上的姓氏都出自黄帝及其后裔。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黄帝不只是最早定姓氏的人,父子同姓也是从他开始的。
传说中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原本姓公孙,后来因为长居姬水边而改姓姬。其生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所以被称为轩辕氏。又因建国在有熊(今河南新郑),所以也被人称为有熊氏。传说中,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等发明都跟他有关。看来我们的先祖确实不是一般的厉害!
<黄帝像>
《国语·晋语四》中说,黄帝有25个儿子,其得姓的有14个人,一共12姓。这12个姓分别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有人会质疑了,明明是兄弟,为什么会不同姓呢?如今在咱们看来,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不过如果大家了解原始社会的习俗,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早期的姓氏都是从出生地、母亲的氏族而得的。也就是说,一个氏族的名称和族员的姓氏大都是由居住地来的,也有人以图腾为姓。当一个氏族因人员增多而分裂时,新的氏族和成员要搬去别处,就会衍生出新姓氏。
比如黄帝、炎帝兄弟族跟父母氏族少典族就不同姓,炎、黄兄弟二人也不同姓(炎帝姓姜)。
<今郑州炎黄二帝像>
据资料显示,黄帝之子的12个姓发展到101个属地(方国、诸侯国),又派生出510个姓。其中的姬姓,作为黄帝的嫡系,势力最为庞大,拥有61个属地,衍生出432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