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拉夫/口述
郝文辉/撰文
我叫伏拉夫(),全名科科列夫斯基·伏拉季斯拉夫·尤里耶维奇。1995年夏,我出生在与中国东北城市黑河只有一江之隔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是阿穆尔州的首府,也是我的故乡。
作为边境城市的孩子,我自小便和对岸的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我迎来了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第十个年头。我在中国有一个超过1000万粉丝的抖音号,也在网络争议中与大家分享着自己的生活。
2015年12月,妈妈来北京出差,我们在王府井附近的商场拍的合影。
布拉戈维申斯克和黑河,仅仅隔着700多米宽的黑龙江江面。两个国家,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生长开花。我从小就和妈妈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苏联解体后,边境贸易成就了一波又一波渴望改变现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人,妈妈便是其中一个。
因为做货运贸易的工作,她常常去黑河出差,就带我一起过江入关。当时,中俄双子城居民来往频繁方便,许多孩子只要有父母护照里本人的照片,就可以跟随家长一同入境。妈妈为了更方便,单独为我准备了护照。我只有6岁,却拥有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钥匙,在其他孩子面前,那种骄傲的感觉,记忆犹新。
小时候的我在黑河一处广场拍摄的照片。
我的幸运来得有点儿早。那个时候,外婆恰好在中国做物流工作,能在黑河待两个月。所以我入境后,由外婆照顾,跟着她住在黑河市,那段时间是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2000年出头,黑河正处在发展很快的阶段,无论是街道建筑还是人文风貌,都能让初来乍到的我觉得耳目一新。
吸引我的不仅有早市上玲琅满目的小商品、还有早餐店冒着热气的包子和馒头,只要出去逛一逛,即使什么都不买,也非常开心。夜晚江边的小广场上,六七十个人拿着国旗、棍子一类的东西跳舞,音乐声很大,闪亮的灯光把人们的脸照成了缤纷的色彩。人们见到老外小朋友也很开心,会带着我在人群中玩。长大后我才知道,那叫“广场舞”。在街道上溜达,两旁有很多高楼和餐厅,很漂亮。那种陌生和热闹,让一个小孩子产生了置身“外星”的感觉。
2015年8月暑假,回家的时候经过黑河,我拍摄的花坛。
跟其他同龄人一样,我常常从小商品市场买把小刀切树叶玩,也会淘喜欢的小电子设备。遇到难得一见的望远镜,我也会为此流连忘返。
我只会“你好”、“姑娘”之类的汉语,“姑娘”这个词,是听大人们在东北菜馆点锅包肉、溜肉段时候喊服务员学会的。不太会汉语,也不影响我和当地商人简单的沟通。中国人的学习能力特别强,相比来黑河的俄罗斯人,他们似乎更容易掌握邻国语言,所以我在黑河玩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大的障碍,当地人的外语,比我的外语强。
我逐渐在黑河“解锁”了很多俄罗斯的同龄人、甚至是大人都没有的技能。除此之外,逛地摊时讨价还价的套路成了我的拿手好戏。一百块的东西,我顶多喊五十的价,老板还价的时候我永远不会加价,甚至在接近满意价位的时候再突然蹦出个“四十”,让老板措手不及。最终都因为他们“累死了,懒得掰扯”,我成为了他们口中厉害的外国小孩。
我从小就喜欢吃中国菜,具体来说应该是东北菜。6岁,我已经可以正常使用筷子吃饭了。俄罗斯的饭,总是以炖肉配面包和土豆为主,非常单调。但中国的食物却丰富有趣得多。东北家常菜,几乎成了我们家出门吃饭的默认首选。布市有许多东北馆子,一旦家人说“出去吃饭”却不提具体的店名时,我就知道一定要去吃东北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