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早期的诗集,郭沫若的第一本白话诗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8 04:57:53

郭沫若早期的诗集,郭沫若的第一本白话诗集(1)

郭沫若,天才之子,风流才子,作为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作为考古学家,以自身聪颖勤奋之力,填补世界文明发展史的空白。对于郭沫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究竟该对他怀以一种怎样的态度,轻易的喜欢或者讨厌,都是太过于简单的情感,但人是那样复杂的,而真实的他又是否如传言所说呢?

跪舔掌权者

对于郭沫若的极大争议,其中有一点便是他的权利与地位皆是依靠对于掌权者的歌功颂德而来,而他本人是并没有这样的实力,甚至是德不配位的。

郭沫若早期的诗集,郭沫若的第一本白话诗集(2)

面对这样的争议,一些人纷纷放出自己的证据:一方面,郭沫若早期拥护的统治与后来所走的道路并不相同,而后来则通过对后期掌权者的吹捧,而不断在提升自己的地位,在国家危难之时,却远赴日本,并与日本女子相恋,而没有投身于革命的抗争中。

对于坚持认为郭沫若是谄媚之人看法的人来说,郭沫若的这些做法、这些经历往往是他们乐意宣之于口的,因为这是对于郭沫若跪舔权利、没有革命精神的有力佐证。当一个人的心中已经认定了,那么他看到的便是自己心中所认定的。

坚定的革命者

郭沫若出生于1892年,1921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诗集《女神》,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并与自己在文学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郁达夫等创办了"创造社",可谓是年纪轻轻,便极负盛名。

郭沫若早期的诗集,郭沫若的第一本白话诗集(3)

1926年,郭沫若跟随当时的掌权者进行斗争,并担任其队伍中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虽不是手握重权,但是也算是在自己的仕途上有所发展。而此时的另一抗争力量才成立五年,在军事力量、资金来源上还远远比不上此时的郭沫若跟随的"正规军"。

1927年,郭沫若认清了所谓"正规军"的丑恶行径,并毅然决然脱离原来所跟随的队伍,几经周折,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郭沫若脱离"正规军",还发表文章表明自己的立场。这篇文章在人民群众中掀起了巨大反响,却导致郭沫若个人举步维艰。在此情境之下,经过周密安排,郭沫若最终远赴日本进行蛰伏,保留自身力量。

郭沫若早期的诗集,郭沫若的第一本白话诗集(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