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垃圾自主投放准确率不高、小区间分类水平不一等难题?今天(5月25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基层赋能指导手册》对外发布,直击桶站建设等7大重点难点问题,并送至全市6000多个社区、村和部分物业企业手中,为基层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活动现场/记者拍摄
在昌平区北店嘉园社区居委会,一堂垃圾分类经验课正在开讲。台下是昌平区各个街道的社区*和物业企业代表,课本则是刚刚发布的《基层赋能指导手册》。讲师之一是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党委副*王云环,她所在社区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三年里从3%提升到100%。
王云环:我受邀作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基层赋能指导手册第一课的讲师来为大家授课。手册主要是梳理出了居委会村在生活垃圾分类中6项具体的职责,今天我要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向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今天手册下发以后,我希望我们基层工作者可以在今后做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困难,遇到瓶颈时,翻一翻手册获得一些启发,推动居民被动分类为主动行为。
生活垃圾分类基层赋能指导手册/记者拍摄
《基层赋能指导手册》历时近一年编制完成,针对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社区(村)普遍反映的桶站建设、桶站值守、激励措施和约束措施等7大重难点问题,一一解析,还列举了八个典型案例。海淀区观澜国际花园小区项目经理周丽丽作为物业代表,也是这次授课的讲师之一。
周丽丽:比如说在撤桶并站工作中居民不配合的问题,那么这本手册中有案例就精准地提示到物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要便于居民投放,第二就是要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物业要积极主动地做一些解决方案,上交给居委会,让居委会组织业主代表来一起参与桶站的建设。下一步,我们也会按照市城管委的要求,将手册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对物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分享、讲解。
向垃圾分类基层工作者授书/市城管委供图
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二级调研员李彦富表示,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年,很多居民已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但还存在区域间、小区间分类水平不均衡,一些小区居民自主投放准确率不够高等问题。今年,本市将搭建精准赋能平台,各区选择3至5个试点小区和村,开展“精准赋能”指导。
李彦富: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关键还是在社区,在我们的物业服务企业这些基层,所以从2022年起,我们就开展基层赋能活动。下一步,在赋能讲师这一块,我们在当前社区*、物业经理的基础上还要扩充,比如说一些社会组织、退休职工,包括环保志愿者,我们要把更多的力量吸纳进来。另外,还要主动寻求赋能讲师等外部资源的指导和帮助,结成对子,共同成长进步。
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桶站/市城管委供图
记者 王琛琛 编辑 赵明聪 主编 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