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化差异,诗歌常见意蕴及内涵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8 15:35:18

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

自刘裕代晋,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因时递变,踵事增华,日渐繁荣。其总趋势是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成技巧的追求。与此同时的北方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诗歌则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显示出各自的风采。

● 南朝时期

南朝诗歌发展主潮,可以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至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至陈末的宫体诗。

一、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共30年。但元嘉诗歌却不仅限于此,而是包括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至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

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对比东晋玄言诗而言,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玄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1)刘宋时代玄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而是儒、玄、佛并存,甚至在政权领域内儒学已占主流。由此影响到士人心态,使他们从玄虚思索中回到现实中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是从玄理思索渐渐转向感慨人生。

(2)刘宋皇室出身寒微,即位后用寒门掌机要权柄,世族文人虽门第高贵但已无实权,遂生人世多艰之感慨,而淡忘了玄思。庶族士人也进入了文坛,重抒情代替重玄思的文学思潮逐步发展起来了。

(3)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自然山水,此时文士的主要兴趣已不是从山水中体味玄理,而是于山水游乐。

元嘉诗歌创作出现的新特点:

(1)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把山水作为审美的对象,非常写实地模山范水,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诗是最突出的代表。

(2)诗歌创造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3)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以“元嘉三大家”为例,谢灵运追求清水芙蓉之美,颜延之追求典丽华赡之美,鲍照则追求一种热烈明畅的浓艳之美。

(4)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不但有各种体式的诗体创造,如乐府、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而且注意对仗,出现大量对句甚至全诗皆对的情况。

元嘉诗人主要有谢灵运、鲍照、颜延之、谢惠连、谢庄等,而已谢灵运、鲍照成就最高。

谢灵运与山水诗

谢灵运(385——433),小字客儿;祖父是东晋名臣谢玄。灵运18岁袭封康乐公。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1)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在一首诗中,往往是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是议论或感慨。

(2)对其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

(3)在描写山水景物时,谢诗也注意到了对声、光、色的生动描写,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鲍照及其乐府诗

鲍照,字明远,东海人。他出身寒微,但饱负才学。鲍照今存约二百首,主要是乐府和五言古诗,而以其中的八十多篇乐府诗成就最高。《拟行路难》18首则是他乐府中的代表作。

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内容丰富。鲍照诗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①有的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抨击。

②有的揭露了钻营富贵的官宦为私利日夜奔走的丑态。

③有的表现了广大人民在赋役战乱之下的不幸与痛苦。

④有的则描写了边塞风光,表达了卫国壮志。

⑤另外还有表达了游子思妇别离相思的诗篇和山水诗等。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表现在以下几个反面:

(1)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其抒情的情感常常是外露强烈的,常常是感情的突然爆发。

(2)鲍照诗歌语言亦自有特色。他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3)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曹丕《燕歌行》为纯七言,但每句用韵,且一韵到底,韵脚过密,不利创作。鲍照加以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使诗歌节奏铿锵顿挫,更便于表达奔放恣肆的感情。鲍照的大胆革新和积极创作,促进了七言诗体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

齐至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3年~493年).永明文学却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466)。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已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永明诗歌的发展创造及其原因:

永明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仍然是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为后代所宗仰,更重要的是对诗歌形式的探索。

永明诗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发展创造,与当时的文学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皇室的爱好和提倡,为诗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2)文人集团的良好风气,他们切磋文义,唱和酬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推动诗歌艺术的发展。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南朝齐永明时期由沈约等人倡导的一种新体诗。永明体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是永明声律说。这种诗体要求严格按照四声八病之说写作,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永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永明声律说即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永明声律说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贡献,使诗人能有意识地掌握运用声律,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基础。

这时出现了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影响巨大的诗人谢朓,和一群才华洋溢的作者如江淹、王融等人,他们的艺术追求,可以说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别开生面且意义深远。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朓出身累世高华又富有文化素养的谢氏名门,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文学修养极高。

谢朓的诗歌艺术成就:

谢朓有明确的诗歌思想,即追求一种清新明丽之美,他常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情思方面来说,他的诗所表达的情感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

(2)谢朓诗的意象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在山水描画方面,他诗中的意象带着更多心象的性质。另外,他诗的意象色彩趋于浅色调和暖色调,意象内涵多琴、鸿、竹、荷、月色、归舟等雅文化因素,也有助于清新明丽之构成。

(3)谢朓诗语言流畅明白,没有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如“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前窗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来起复垂”。

梁中期至陈末的宫体诗

自梁迄陈,文学思想开始多元化发展的时期,诗歌创作亦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大体说来,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

①重功力、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

②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主要代表有齐末梁初的吴均、何逊和梁陈两代的阴铿等人。

③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这是此时文学思想的主潮,其创作上的代表是宫体诗。

梁陈时代思想环境宽松,没有严格的思想禁区,有较为自由的思想活动空间。皇室生活闲适,社会风俗奢靡,这些都有利于宫体诗这种娱乐性质文学的发展。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509)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永明诗歌中孕育了宫体诗的最初形态。

②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531)萧纲为太子以后,徐陵编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③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

宫体诗的创作特点:

(1)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宫体诗主要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游戏,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

(2)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人的咏物诗数量最大,几乎无物不咏,就其技巧而言并未突破其前辈。他们对这类诗歌的一个巨大发展是从咏物转向咏人,把女人当做物来描写,对女子的姿色、形貌、体态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其写实技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北朝时期

北朝文学的发展是在与南朝完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的,北朝玄风完全消歇,经学发达,儒家思想占绝对地位,佛教兴盛多是宗教的狂热而非哲理的探讨,皇室成员多质木无文,生活情趣与南朝皇室迥异,加之北方雄浑粗犷的自然景观与杏花春雨的江南亦极不同。这种种因素,影响到北方士人在观念与心态上都较为传统,在文学思想上,则有追求重实用、尚真实、求朴野的倾向。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是真实地抒发情怀,不修饰,不造作,有北方人粗犷真率的风格。

南北双方的文化交流一直没有停止,在诗歌方面,南风影响北方更多一些,北方本土诗人的代表——“北地三杰”诗风的变化即可说明。

北地三杰:北魏的温子升,是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由魏入齐的邢绍,其诗作慷慨悲凉,有魏晋之风;魏收,其诗歌创作多模仿南朝之作。他们三人合称“北地三杰”。

真正体现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歌融合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其代表是庚信和王褒。

庚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祖上避永嘉之乱迁往南方。庚信早年仕梁,是重要宫体诗人之一,42岁出使西魏,适江陵陷落,遂被留魏不返,仕西魏及北周,69岁卒于长安。

庚信如北前后诗风的变化:庚信的诗歌创作可以以42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排偶均自然工巧,擅名于诗坛,代表作是《奉和山池》。后期入北,羁旅他乡,身仕异国,一种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拟咏怀》二十七首就是代表。

王褒(513—576)字子渊,齐代王俭之孙,曾为梁元帝重臣,江陵失陷后入北,与庚信同以文才被知赏,他在南朝的作品接近谢朓,较为清新自然,但是在北方山河与乡观之思使他的诗风改变了,感情深挚而格调悲切,他与庚信同为诗风北渐之重要诗人,但成就逊于庚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