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后,有几个村民“拜石”后真的开始转运了,他们都认为这是“神石”显灵,于是关于这些石头的离奇故事便在当地传开了,而且越传越远,来磕头上香的人也更多了。
渐渐地,就连当时的皇帝都听说了传闻,命人将石鼓迁过来。没想到这一迁,竟然迁出事儿来了。
历经坎坷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肃宗李亨,能听说石鼓的传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很多文人雅士贴出重金悬赏,希望找到能够解答石鼓文字的人,这就让石鼓的传闻传播得更远了。
另一个原因则是之前爆发了安史之乱,战火四起,大唐王朝“大”字不再,皇帝都要四处避难。唐肃宗正好避难到雍城,也就是如今的陕西凤翔之南,想起之前听说过的传闻,唐肃宗就叫手下人把石鼓迁来看看。
结果满朝文武也都不认识石鼓上的文字,而就在石鼓迁到雍城短短几个月后,战乱的脚步也随之赶到这里。叛军逼近了凤翔,唐肃宗只能赶紧带着百官逃离。
可惜石鼓实在太重了,其中任何一个都有一吨重,唐肃宗虽然不舍,但也只能将其草草掩埋到荒地里,一旦被人问起,就说是石鼓已经在战乱中毁坏了。很多文人雅士听说之后,都感到遗憾不已。
不过安史之乱很快被平息,公元806年,凤翔的地方官查到了石鼓的下落,韩愈还亲自带人前去挖掘。
作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文人,韩愈一眼就看出了石鼓文字的特别之处,当即上书请求将石鼓运去京都,以供保管和研究,可惜没能获得朝廷重视。
好在,后来上任的凤翔地方官郑余庆看法与韩愈一样,再次上书,终于获得了重视。朝廷将石鼓送去了最近的孔庙之中,但是在此期间却丢失了其中一面石鼓。
而剩下的9面石鼓的日子过得也不安稳,李唐王朝摇摇欲坠,最后在接连爆发的战乱中走向灭亡,存放石鼓的孔庙被人一把火烧没了,10面石鼓也被人趁乱偷走,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直到宋王朝的建立。
公元1052年,在位的宋仁宗从书中知晓了那10面石鼓的存在,命人在民间重金悬赏,寻找失散的石鼓。这面失散的石鼓被称为“作原鼓”。
当时负责寻找石鼓的官员就是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他只找回了9面,又命人伪造了一面。宋仁宗很高兴,重赏了司马池,还命人对石鼓文字进行翻译。结果那位学者虽然没能破解文字,却发现作原鼓是伪造的。
刚刚获得赏赐的司马池,没多久又受到了严厉惩罚。而消息传到民间后,大家都知道还有一面石鼓至今没有找到,于是纷纷加入了寻找石鼓的大军之中。最后是一位金石收藏家,在一个凤翔屠户家中找到了最后的作原鼓。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屠户一直以为这是祖传下来的磨刀石,每天都会用它磨刀。因为觉得石头很平整,还凿出一个小坑,作为米臼使用。最后这面石鼓找到时,上面的字都被磨掉了大半,让人心疼又无奈。
十面石鼓重新团聚了,后来继任的宋徽宗看着石鼓,感到非常喜欢,命令匠人们用黄金填充文字,继续找人研究。